《经典释文》30卷,汇集前代关于《周易》《古文尚书》《毛诗》《周礼》《礼记》《仪礼》《春秋左氏》《春秋公羊》《春秋谷梁》《论语》《老子》《庄子》《尔雅》等14部著作的经文和注文的音义。 全书汇集了汉魏六朝以来的音切训诂凡二百三十余家。卷一为序录。序录可以说是全书的纲领,包括序、条例、次第和注解转述人四部分。序说有着收的时...
节选《经典释文》卷五《毛诗音义上》:静女遗我唯季反,姝赤朱反,美色也。说文文作始,云好也。可说音悦,篇末注同搔首苏刀反踟直知反蹰直诛反。贻我本又作诒,音怡,遗也。下句协韵,亦音以志反。彤管徒冬反,彤,赤也;管,毛管。着于知略反,又直略反,下同。炜于鬼反,赤貌。 说怿说本又作悦,毛王上音悦,下音亦,郑说音始悦反,怿作释,始亦反...
静女为《诗经邶风》中的篇名。其中的姝、搔首、踟蹰、贻我,彤管、炜、说怿、自牧、洵、之为是摘自《诗经》原文中的字句,遗我、可说、着于、以共、窈窕之处是摘自《诗经》郑文中的字句。标音用直音、反切两种方法,如:遗,唯季反,姝,赤朱反。说,音悦,询,音荀。 此外,还用如字表示读本来的、常用的读音,如:为,于伪...
1.中人这性好逸豫,故成以无逸。 2.稼穑,农夫之艰难事,先知之乃谋逸豫,则知小之人所依怙。 3.守者,谓其地之民,占我山林者也。 4.书崩者,为天下恩痛王者也。 5.子者,男子之通称。 6.诵习以时,学无废业,所以为说怿。 7.人有所不知,君子不怒。 8.以学为首者,明人必须学也。 9.古者井...
《经典释文》是一部别具风格而以注音为主兼及释义的总集,乃博大精深的著作。它是解释儒家经典文字的书,注解极为详备,为研究古籍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书中记载的音义对考证晋宋以后音韵的变迁和古代词义的转变,以及一字的多音多义等都有很大用处,是一部极有价值的语言资料书。
陈彭年(961~1017),字永年,宋抚州南城,即今江西南城县人,我国古代语文学家。985年中进士,调江陵府同理参军,累官至兵部侍郎。卒赠右仆射,谥文僖。陈彭年少好学,尝叩事徐铉,深得徐氏真传。宋真宗时,陈彭年与雍丘等奉诏根据唐代流传下来的《切韵》、《唐韵》等一系列韵书刊定撰集而重修,成于1008年。
《广韵》全书五卷,平声二卷,上、去、入声各一卷。每一声内各分为若干韵,凡同韵的字都类聚在一起。上平二十八韵,下平二十九韵,上声五十五韵,去声六十韵,入声三十四韵,共二○六韵。 《广韵》二○六韵中有一百九十三韵和陆法言的《切韵》分韵相同;有二韵和王仁朐《刊谬补缺切韵》增加的相同(即增加上声俨韵,去声酽韵);有十一韵和蒋斧印本《...
《广韵(节选)》:上平声:东韵童,独也,言童子未有室家也。忡,忧也。通,达民。虹,带蝀也;又冬韵淙,水声;又钟韵蓉、芙蓉。 下平声;仙韵鲜,鲜洁也。蝉,蜩也。宣,明也。筌,取鱼竹器;又宵韵骄,马高六尺。嫖,身轻便貌。 上声:肿韵捧,两手承也。勇,猛也。踊,跳也。又纸韵豕,猪也。 ...
《广韵》释义有两种方式:直接训释和引用他书训释。上述例子属直接训释。《广韵》对字(或词)的直接训释采取了多种方式,有同义词互训,如通,达也;度,用也等。有异名互训,如虹,带东也;蟑,蜩也等。有定义式的,如,羊臭也;马四,一马四乘等。有说明或描写的,如筌,取鱼竹器;嫖,身轻便貌等。有声训,如童,独也。有反训,如乱,理也。还有用包含本...
1.五家为邻,五邻为里。 2.不听五声之各曰聋。 3.廷,停也,人所停集之处。 4.妻之姐妹同出为姨。 5.吴楚则时伤轻浅,燕赵则多涉重浊;秦陇则去声为入,梁益则平声似去。 6.欲广文路,自可清浊皆通;若赏知音,即须轻重有异。 7.论南北是非,古今通塞。 8.剖析毫厘,分别黍累。 9.凡有文藻,...
《广韵》就是增广《切韵》的意思。《切韵》失传,《广韵》就成为研究汉语语音史最为重要的依据。语言学家分析《切韵》所代表的中古音,当然依据《广韵》;清代汉学大师们探讨周秦古韵,也以《广韵》为参照物;现代语言学家研究近代音和现代方言、更以《广韵》为出发点。《广韵》在音韵学家心目中,简直成了北极星。
陈骙(1127~1203),字叔进,台州临海人。陈骙博学多能,才华出众,1154年中进士,先后担任少监、太子谕德、知府、中书舍人、礼部尚书、同知枢密院,参知政事等职。死后追赠少博,谥号文简。 陈骙为官不畏权势,往往敢于直言进谏,终因得罪权贵,故遭贬官。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治国之才,也是一位学有所成的著名学者,他曾任编修官参与国史的编修,特别在...
《文则》全书共分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个部分。其主要内容如下: 一、关于行文风格的问题。主要见于甲部分,有下列几点:文章以自然和协为佳。文章要自然素朴,语句要流畅,不应刻意雕琢,矫揉造作。文章贵简洁而不疏缺。文章既不要繁杂,又要避免空疏,要作到简洁,但不是越简越好,而是文简而理周。文章应明确...
摘录原书修辞问题的部分例证,供大家鉴赏,并加按作适当的说明解释。 对偶: 文有意相属而对偶者。如:诲尔谆谆,听我藐藐。(按:见《诗大荡抑》谆谆,教侮不倦的样子。藐藐,轻视,小看。) 又如: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按:见《礼记、礼运》) 有事相类而对偶者。如:佑贤辅德,...
1.《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2.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 3.若是其靡也,死不如速朽之愈也。 4.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 5.犹缘木而求鱼也。 6.天子如堂、君臣如陛,众庶如地。 7.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 8、名、德之与也。 9.信之所以为信者,道也。 10....
文则就是文章的法则、规范,是作者所考、所领悟到的。《文则》首次对汉语的修辞手法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研究,也是首次把修辞的研究和语法结合起来。它重视文章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关系,探讨了文体的修辞风格,从而为文体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文则》作为中国早期第一部修辞学专著,其对后世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
周德清,字日湛,号挺斋,江西高安人。生于1277年,卒于1365年。大约十七八岁时,周德清开始从事元曲创作,过着歌台舞榭、诗洒疏狂的生活。他一面从事创作,一面潜心研究元曲的写作方法、音律和语言规范。 他仔细分析和研究元曲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的作品,当时的曲坛问题不少,在音律和语言上存在着混乱,使人无所适从...
《中原音韵》一书由《韵谱》和《正语作词起例》两个部分组成。《四库全书》将其分成二卷,称前者为韵书,后者为附论。 第一部分是韵谱,也就是曲韵韵书。《中原音韵》的语音系统主要是在韵谱中得到反映的。第二部分叫正语作词起例,详细论述韵书的编排体例、字音的辨别、用字的方法以及宫调的创作方法...
节选《中原音韵序》:乐府作而声律盛,自汉以来然矣。魏晋隋唐体制不一,音调亦异,往往于文虽工,于律则弊。宋代作者如苏子瞻,变化不测之才,犹不免制词如诗之诮。若周邦彦姜尧章辈,自制谱曲,稍称通律,而词气又不无卑弱之憾。辛幼安自北而南,元裕之在金末。 国初虽词多慷慨,而音节则为中州之正学者。取之我朝,混一以来朔南暨报,教士大...
1.文律二者,不能兼美。 2.天下治平,朝廷将必有大制作。 3.言语一科,欲作乐府,必正言语。 4.欲正言语,必字中原之者。 5.声分平仄,谓无入声。 6.以入声派入平上去三声也。 7.派入三声者,广其韵耳。 8.世之共称唐诗、宋词、大元乐府,诚哉。 9.逢双不对,衬这尤多。 10.吴楚伤于...
《中原音韵》是最早的一部曲韵韵书。其中的有关理论和创作方法都是从当时北曲的实际出发,根据实际材料归纳出来的,因而此书在戏曲史上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对于北曲的创作和演唱发挥了很强的规范作用。《中原音韵》又是历史上第一部以当时口语来描写对象的韵书。《中原音韵》所记录的是元代首都大都的语音,《中原音韵》即现今晋通话语音的鼻祖。
刘淇,生卒年月不详,字武仲,又字龙田,号南泉,又号卫园、南田山居等。祖籍河南确山,实居山东济宁。因父官山东按察使,卒葬山东济宁,刘淇与其弟汶遂居济宁。刘氏兄弟两人均受知于清世宗,时人称他们为二难。长白国泰《助字辨略》序说刘淇博闻强记,生平喜著书,性格澹,不妄与人交,然亦以此见重于进,当世士大夫,无不知有刘老人者。&rd...
全书收词476个,按平水韵排列,因为平声字多,故分上平声、下平声,其余为上声、去声、入声、共计五卷。 根据作者自序。把助字分为30类。这里的所谓助字,范围要比现代的所谓虚词广。现分述如下: 1.重言。指的是两字同义而复用。2.有文。这是指语义上可有的字但在引文中没有出现。3.助羸。主要指的是位于保存中的助词。4.断辞。指表示某种肯...
节选《助字辨略》卷五:复,《礼记礼运》:言偃复问曰:如此乎礼之急也!案复,又也,更也,再也,重也。上文云言偃侍侧曰:君子何叹?此又更问,故云复也。《汉书匡衡传》:陛下圣德天覆,子爱海内,然阴阳未和,奸邪未禁者,殆论议者未丕扬先帝之圣功,是以群下更相是非,吏民无所信,争言制度不可用也,务变...
《助字辨略》于每字之下一般先释义,然后列举书证,或者先列举书证,然后再释义。在释义时,总是尽可能利用古代字书、韵书的解释,其中用的最多的是《尔雅》和《广韵》,此外还有《说文》《广雅》等。同时还利用了各种传、注、疏的材料。作者还在许多词条中用愚案的形式进一步阐述自己的观点,或是对所引书证内容的疏通解释;或是说明虚词的类别、...
1.其旨远,其辞文。 2.人莫大焉亲戚君臣上下。 3.一寸之地,一人之为,天子无所利焉,诚以定治而已。 4.吾与富贵而诎于人,宁贫贱而轻世肆志焉。 5.非但君当知臣,臣亦当知君。 6.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 7.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 8.礼,谓其姊亲而先姑也。 9.凡言谓,言为而不人,失之也。...
《助字辨略》实为第一本有较高水平的研究古籍虚词的书。作者不仅训释虚词的意义,而且也像分析实词一样,十分注意分析虚词在文章表达中的作用。刘淇之后,又出现了一些研究虚词的专着,成就自然超越刘淇,但刘淇筚路蓝缕之功实不可没。
王引之(1765~1834),字伯申,号曼卿,江苏高邮人,是著名的训诂学家。1799年进士,初授翰林院编修,累官至工部尚书,卒谥文简。王引之出身名门世家,父亲王念孙是干嘉时代著名的朴学大师、一代名儒。由于家学渊源,王引之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启蒙教育。他以父为师,勤奋好学,在学术研究上取得重大成就,成为干嘉朴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和其父王念孙的音韵训诂之...
《经传释词》全书十卷。共收虚字160个,以一个字为一个条目,但有些条目不只包含一个字,所以实际收录的词共有248个。 作者对虚词内部类别的区分非常精细。现根据作者在引文中说明的类别,分别加以介绍:1.发声。犹如发语词。2.叹声。叹恨之声也。3.怒声。感叹词。4.词。即语气词也。5.叹词。6.问词。7.疑词。8.急词。指句首语气词。9.语助。10....
节选《经传释词》卷八: 《尔雅》曰:斯,此也。常语。 斯,犹则也。亦常语。 斯,犹乃也。《书洪范》曰:女则锡之福。时人斯其唯皇之极。《金滕》曰:周公居东二年,则罪人斯得。《诗小节旻》曰:谋犹回遹,何日斯沮,《宾之初筵》曰:太侯既抗,弓矢斯张&...
《经传释词》全书释词方法有十种:举同文而互证,举两文以比例,因互文而知其同训,即别本以见例,因古注以互推;采后人所引以相证、连文、声转、字通。
1.语词之释,肇于《尔雅》。 2.古今异语,别国方言,类多助语之文。 3.其散见于经传者,皆可比例而知;触类长之,斯善式古训也。 4.自汉以来,说经者宗高雅训,凡实义所在,既明箸之矣,而语词之例,则略而不究。 5.前人所未及者补之,误解者正之,其易晓者则略而不论。 6.之,言之间也,若在河之洲之属是...
《经传释词》是继《助字辨略》之后又一部具有较高成就的研究古代汉语虚词的著作。《经传释词》比《助字辨略》晚出一百年,两书比较,《经传释词》取材只限经传,不及《助字辨略》广泛,《助字辨略》对某些虚词的解释也有胜过《经传释词》之处,但《经传释词》在说解体例上、词语分类以及释义方法上都要比《助字辨略》具有更高的学术水平。
王念孙(1744~1832),字怀祖,号石臞,世人称石臞先生。江苏高邮县人。清代著名音韵学家、训诂学家。1775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改工部主事,升郎中。擢陕西道御史,转吏科给事中,最后官至永定河道。王念孙出身于学者官宦之家,祖父王曾禄一生以讲学为业,父亲王安国是雍正进士,官拜吏部尚书,长于经学。王念孙幼承庭训,8岁能属文,10岁学毕群经,旁及...
《读书杂志》全书正编82卷,余编两卷。正编82卷,包括《逸周书杂志》4卷、《战国策杂志》3卷、《史记杂志》6卷、《汉书杂志》16卷、《管子杂志》12卷、《晏子春秋杂志》两卷、《墨子杂志》6卷、《荀子杂志》8卷《补遗》一卷、《淮南内篇杂志》22卷、《汉隶拾遗》一卷,共计札记5300条。余编分上下两卷,上卷包括《后汉书》《老子》《庄子》《吕氏春秋》《韩子》《法...
节选《读书杂志战国策第二楚》:以其类为招,倏忽之间坠于公子之手黄雀俯噣白粒,仰栖茂树,鼓翅奋翼,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不知夫公子王孙,左挟弹,右摄丸,将加已乎十仞之上,以其类为招。昼游乎茂树,夕调乎酸咸,倏忽之间,坠于公子之手。念孙案:以其类为招,类当为颈字之误也。招,旳也,言以其颈为准的也。《吕氏春秋本生篇》曰...
纵观全书,其训诂与校勘所运用的原则、条例,可概括为如下诸方面:因声求义、古音通假、协韵、辨析字形、语词连用。
1.以其类为招,类当为颈字之误也。 2.此策及《赵世家》皆作左师触龙言愿望见太后,今本龙言二字误含为詟耳。 3.臣人谓已得人为臣,臣于谓已事他人。 4.过而为政于天下,指秦言之,非谓尊之太过也。 5.此以父喻君,子喻民,则作慈父者是也。 6.戊当依景佑本作戊,戊古钺字。 7.政读为征,谓以武力相征伐也。...
《读书杂志》是王念孙倾注毕生精力写成的,其成就集中在训诂与校勘两方面,其中尤以校勘的成就最大。本书校订古书的讹误,疏解前人的疑义,大都确凿不易,对校勘学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而对于阅读或整理古籍也有极大帮助。
俞樾(1821~1906),字荫甫,号曲园,浙江德清人,著名的经学家、语文学家。清道光进士,官翰林院编修,提督河南学政,晚年讲学于杭州诂经精舍。 俞樾的《古书疑义举例》是其著作中最富创造性和影响力的著作。关于本书的写作缘由和目的,作者在其自序中交代得很清楚。序文中说明,由于历史的发展、语言文字的演变,加以后人传抄刻写的错误,使古书出现...
《古书疑义举例》全书7卷,共诠释古书辞例88例。 这88例中,从内容上看,可以概括为两部分:前4卷51例,除少数是用字之例外,其余均属造句之例。卷一主要是用词中的特殊表达法;卷二主要是语言成分的省略和繁复;卷三主要是修辞问题;卷四是虚词的使用问题。后3卷37例主要是校勘之例,包括古书的误衍、误政误改和误解、错简和错分篇章等问题。 本...
现摘抄辞例几则,供大家鉴赏。 倒句例: 古从多有以倒句成文者,顺读之则失其解矣。僖二十三年《左传》:其人能靖者与有几?昭十九年:谚所谓室于怒市于色者。皆倒句也。 错综成文例: 古人之文,有错综其辞以见文法之变者。如《论语》:迅雷风烈。《楚辞》:吉日兮良辰。《夏小正》:&...
1.执今人寻行数墨之文法,而以读周、秦、两汉之书,譬犹执山野之夫,而与言甘泉、建章之臣丽也。 2.夫疾风而波兴,木茂而鸟集。 3.大夫不得造车马。 4.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5.不知古人美恶不嫌同辞,学者当依本文体会,未可徒泥其辞也。 6.智不足与权变,勇不足以决断,仁不能以取予。 7.君子以顺德,积小以...
《古书疑义举例》是一部内容丰富发人深省的训诂学著作。俞氏对于古书中的各种有关文字、训诂、语法、修辞、音韵、校勘的问题,加以区分归纳,整理为八十八条例证,每一条例证下面再举出若干实例,并一一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释。这对于人们学习古代文献,正确理解古书原义,都有很大帮助。
马建忠(1845年~1900年),字眉叔,江苏丹徒人。幼年在上海读书,谙拉丁文、希腊文、英文和法文,运用上述语言的能力与汉文无异。1875年,他以郎中资格,被李鸿章派往法国留学,同时兼任中国驻法公使的翻译。回国后,参加洋务派集团,主张发展民营工商业。 鸦片战争后,在中国有识之士之间形成教育救国、科学救国的思潮。马建忠认为,要使国家...
全书以典范的文言文为研究对象,取材于四书、三传、史记、汉书以及韩愈的文章,例句有七八千个。本书系统模仿西方传统语法,同时注重汉语的实际用法。全书分十卷,卷一正名,介绍主要的术语,为字、词、次、句、读等各种语法术语下定义,共二十三个术语,可说是全书的大纲。 卷二至卷九依次论述各类实词和虚词,而对虚词的研究尤为深入。根...
在《马氏文通》里,马氏把形容词叫作静字。我国古代语文学家一向把名词叫作静字,也包括一些形容词。马氏既然把形容词作静字,那么名字就只限于名词。动静相对,义颇允当。 《文通》把静字分成两类:一为象静,是以言事物之如何也,即是形容性状的;二为滋静,是以言事物之几何也&rdqu...
1.凡字有事理可解者,曰实字。 2.无解而唯以助实字之情态者,曰虚字。 3.君子学以致其道。 4.凡实字以名一切事物者,曰名字,省曰名。 5.凡虚字以鸣人心中不平之声音,曰叹字。 6.凡虚字用以煞字与句读者,曰助字。 7.凡虚字用以为提承展转字句者,统曰连字。 8.凡虚字以联实字相关之义者,曰介字。...
《马氏文通》体大精深,不回避问题和矛盾,是中国第一部系统的语法书。它开一代先河,突破中国语文学的研究传统,揭示出语言内部的结构规律,创立了中国古代汉语的语法学,标志着我国古汉语语法研究的新阶段。近百年来古汉语语法研究的进展,与马建忠的功绩密不可分。
《型世言》,全称《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是明末小说家陆人龙撰写的一部拟话本小说集,约刻于崇祯五年(1632)。型者,模也,榜样之谓也,这是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