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导航

国学,顾名思义,就是国人之学。我国古代的对于祖国的观念是不断变化的,但无论怎么变化,都可以称之为华夏。也就是说,国学应当是我国华夏历朝历代学术文化、传统文化精髓之总称,国学对我们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影响极大,对于传承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都起着重要作用。国学思想是中华民族共同的血脉和灵魂,是连接炎黄子孙的血脉之桥、心灵之桥。
《马氏文通》最具代表性的篇章有哪些

在《马氏文通》里,马氏把形容词叫作“静字”。我国古代语文学家一向把名词叫作静字,也包括一些形容词。马氏既然把形容词作“静字”,那么“名字”就只限于名词。动静相对,义颇允当。

《文通》把静字分成两类:一为“象静”,是“以言事物之如何也”,即是形容性状的;二为“滋静”,是“以言事物之几何也”,即是表示数量的。现代语法书上一般都把数量词独立,对于把数量词归入形容词,也许会感到奇怪。其实,把数量词归入形容词的不止是《文通》,黎锦熙先生的《新着国语文法》也是这样,大约是依照当时西方语法书的通例。

汉语的形容词义以作谓语,古今的汉语都是如此。《文通》注意到静字可以作“语词”的特点,说:“静字或为语词,更名曰表词,所以有别也。故曰,表词者,所以决事物之静境也。”

由此可见马氏认为静字可以作语词,并把它更名为表词,以表示它跟动字作语词有别,所以特立“表词”一章,置于“静字”章之后。马氏在八十多年以前,不为泰西“葛郎玛”所拘泥,有这样的见解,就是他的高明之处。后来有些语法学家仿效英语语法,认为作谓语的非动词不可,反而把作谓语的形容词叫作“同动词”。可是《文通》的“同动字”只有“不记行而唯言不动之境者,”没有一个形容词交错其中,这又是马氏的高明之处。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Copyright © 2017-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466698432@qq.com |鄂ICP备13017733号-10
昭明文选
萧统编纂的诗文总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