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最早称《书》,汉代始称《尚书》,被奉为儒家经典后又称《书经》,其中《尚书》一名是现今通用的正式名称。 相传原来有关上古历史的简册很多,到了孔子删选为百篇,并按时代次序加以排列,编成了《尚书》的第一个选本。 有关孔子删《书》的传说流传甚广,但后世学者曾对《尚书》各篇的成文年代进行了大量考证,证实有些篇章写成于孔...
伪古文《尚书》共由四部分组成: 一是58篇经文。这是最重要的部分,是该书的主体。 这58篇经文中,后人考证有33篇与郑注本古文《尚书》相同,另外25篇为伪书。 《尚书》主要收录古代帝王们向臣下或民众发表的训令、向军队宣布的誓师词,以及大臣们向君王提出的建议和规劝,只有一小部分是关于远古历史的传说。这些篇章依时代次序编辑,其...
《尚书秦誓》:公曰:嗟!我士,听无哗!予誓告汝群言之首。 古人有言曰:民讫自若是多盘。责人斯无难,唯受责俾如流,是唯艰哉!我心之忧,日月逾迈,若弗云来。 唯古之谋人,则曰未就,予忌;唯今之谋人,姑将以为亲。虽则云然,尚猷询兹黄发,则罔所愆。 番番良士,旅力既愆,我尚有之。仡仡勇夫,射御不违,我尚不欲,唯...
鲁僖公三十三年,秦穆公派遣大将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率领军队远道偷袭郑国。老臣蹇叔和百里奚竭力谏阻,穆公不听。军行途中,秦军获知郑国已有防备,只好在消灭滑国后退兵,经过崤时遭到了晋军的伏击,全军覆没。秦军将帅回国后,秦穆公对他们说了这篇自我责备的诰辞。
1.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 2.抚我则后,虐我则仇。 3.非知之艰,行之唯艰。 4.德无常师,主善为师;善无常主,协于克一。 5.奉先思孝,接下思恭。 6.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雕墙。 7.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 8.汝怜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唯不伐,天下莫与汝...
《尚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史书。它是部分上古历史文献和追述上古史之著作的汇编,其中保存了大量殷周时代的原始史料,是了解和研究上古历史的最重要的必读书。同时,作为儒家五经之一,《尚书》对中国古代社会和传统文化的影响也很大。
《山海经》是先秦古籍,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地理书。它主要记述古代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等,也包括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除此之外,《山海经》还以流水帐方式记载了一些奇怪的事件,对这些事件至今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论。
《山海经》是大禹、伯益所著,但经后人多次增补之后,已看不出大禹、伯益所著的迹象。书中又多次出现夏后、周文王等夏禹时代之后的人名地名,因此,夏禹、伯益《山海经》之说难以置信。据《四库全书总提要》记载,《山海经》是周秦间人记的。后世学者一般认为《山海经》不是一时一人之作品,它是大约成书于战国时期,又经秦汉学者的最终修补而成的一部著作。...
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科学文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空前繁荣的景象。文化思想方面,出现了老子、孔子等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和文学家,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而百家争鸣又推动了各家思想的完善。在这个时期,我国还出现了历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和屈原所作的千古不朽的抒情长诗《离骚》。总之在这一时期,文化、思想、文字都得到了空前...
刘锡城在《全像山海经图比较》序言中指出:东晋诗人陶渊明的流观山海图、学者郭璞的图亦作牛形和在畏兽画中的记载和论述,说明早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代,曾有山海图流行于世。而且据说《海经》部分是图在先、文后出,因而以图叙事的叙事方式,至少在战国时代就已形成一种文化传统。 马倡议也...
《山海经》历来被大多数人认为荒诞不经。连敢于打破《尚书》束缚,将中国上古史推至炎黄二帝的史学家司马迁都说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形成这种看法的原因似乎与《山海经》由图到文字的成书过程有关。例如《海外东经》记载工虫在其北,各有两首。一曰在君子国北。根据《山海经》先有图后有书的成书过程...
河南学者金荣权在帝俊及其神系考略一文中指出:帝俊在中国古代神话中是一个谜一般的神性人物,他的事迹既不为正史所载,也不为诸子所传,只见于《山海经》之中,尤其集中反映在大荒海内两经之中。究其神系渊源与脉略,显不属于炎帝世系,也不隶属于黄帝世系,是与炎、黄两大神系并存的第三神系。关于帝俊在中国古...
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认为:《山海经》则至今流传,其中《山经》和《海经》各成一体;《海经》又可分为两组,一组为《海外四经》与《海内四经》,一组为《大荒四经》与《海内经》。这两组的记载是大略相同的,它们共就一种图画作为说明书。所以可以说是一件东西的两种记载。现代研究同意这一观点,王宁在《山海经》的分篇问题中说《大...
《山海经》的顺序是南、西、北、东,这可能与古人天南地北的习俗有关。也就是说,古《山海经图》与现在的地理图在方位上不同。以《海外东经》的汤谷地望为例:黑齿国在其北,为人黑,食稻啖蛇,一赤一青,在其旁。一曰在竖亥北,为人黑首,食稻使蛇,其一蛇赤。郝懿行云:黑下当脱齿字。王逸注楚词招魂云:黑齿,齿牙尽黑。...
说起《山海经》,国人大都知道这是一本风格独特的奇书、怪书。就其叙述的内容而言,从天文、地理、神话、宗教,到民族、动物、植物、矿产等,天南海北,包罗万象,堪称我国古籍中蕴珍藏英之最者,实为研究上古时代绝好的宝贵资料。然而,由于它所述多奇诡怪异,常被人斥为荒诞无经,所以,《山海经》的书名虽最早见之于《史记》,但司马迁观之却叹曰:&ldquo...
《山海经》问世之后,围绕其内容、成书时间的争论,对它的作者是谁一直众说纷纭是个谜,乃至酿成学术界中千年未解的悬案。 按照刘向、刘歆父子和东汉王充的正统说法,《山海经》的作者是大禹和伯益,但人们在《山海经》中却找到了发生在大禹和伯益以后的史实,因此禹、益作说受到了质疑。此后,隋朝的颜之推虽坚持旧说,但面对难以...
《春秋》古代编年体史书。原为先秦各国史书的通称,又是鲁国史书的专称。今传《春秋》相传为孔子在鲁国史书基础上修订而成,但唐宋以后的学者对此提出了怀疑。此书是大事记式的编年史,书中以鲁国的12位国君序,记载了春秋时期的重大史事,上起公元前722年,下至公元前481年,凡242年间的政治、军事、外交、祭曲、灾异等事,均有所记载,其内容证实可信。此书记...
在历史上《春秋》是儒家五经之一,是孔子借由记载各诸侯国重大历史事件,宣扬王道思想的。 《春秋》最初原文仅一万八千多字,现存版本则只有一万六千多字。在语言上极为精练,遣词井然有序。就因文字过于简质,后人不易理解,所以诠释之作相继出现,对书中的记载进行解释和说明,称之为传。其中左丘明《春秋左氏传》,公羊高《春秋公羊传》...
《春秋》(节选):有过江上者,见人方引婴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此任物,亦必悖矣。
《春秋》是经而非寻常史书。读《春秋》之法,必尊以经而后读之,须怀以诚敬之心读之。非此而不能明其大义所在。上述文字就不是纯粹讲史,而是讲的一个简单道理:有个人从江上路过,看见有人正举着婴儿想把他(指婴儿)投进江里,婴儿啼哭。那个人问他这么做的原因,(那人)回答说:这个婴儿的父亲擅长游泳。婴儿的父亲擅长游泳,那个婴儿难道就因...
《春秋》一书的史料价值很高,但不完备,王安石甚至说《春秋》是断烂朝报。在中国上古时期,春季和秋季是诸侯朝觐王室的时节。另外,春秋在古代也代表一年四季。而史书记载的都是一年四季中发生的大事,因此春秋是史书的统称。而鲁国史书的正式名称就是《春秋》。《春秋》中的文字非常简练,事件的记载很简略,但242年间诸侯攻伐、盟会、篡...
左丘明是春秋末年鲁国人,曾担任鲁国太史。左丘明在历史上确有其人,这一点恐怕无庸置疑。但是,问题的焦点还是在于《左传》是否即左丘明所作。唐代以来,持否定观点者渐成主流。 《春秋》一书以鲁国为记事中心,主要记载春秋时期出现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活动,而多方面地展示了春秋时期社会历史的发展变化。《春秋》一书产生后,相继出现了许多解释...
与《春秋》相比,《左传》更君详细地记载了春秋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重大事件,以及活跃在春秋历史舞台上的诸多重要人物,而较有系统地勾勒出周朝王室与诸侯列国兴亡盛衰的总体轮廓,同时还大量地载录了当时在中国地区所发生或观察到的重要的自然现象。 《左传》一书在内容安排上有主次分别,从记事篇幅来看,前期较为简略,后期较为详...
《卷一隐公传元年》:元年春,王周正月。不书即位,摄也。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严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
《隐公传元年》写的是郑伯克段于鄢的故事,这是公元前722年在郑国发生的一起骨肉相残的事。它是《左传》中文字最精彩的一段文字。文章一开始就提起郑武公在申国娶了一个妻子,叫武姜,她生下庄公和共叔段。武姜氏厌恶他的儿子郑庄公,原因是庄公出生时难产,可是她对于共叔段,却又非常溺爱,屡次请求郑武公废长立幼,虽遭武公拒绝,但姜氏并不...
1.多行不义必自毙。 2.师克在和不在众。 3.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4.人尽夫也,父一而已,胡可比也? 5.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6.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 7.不去庆父,鲁难未已。 8.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9.欲加之罪,其无辞乎? 10.皮之不存,毛将安傅?...
《左传》是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而且也是先秦散文的代表作。它以详实珍贵的史料、严谨有致的笔法和优美流畅的语言,奠定了其在中国古代学术领域的独特地位,为我们全方位地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脉络与蕴质,提供了根本性的依据。
左丘明,相传他是位盲人,曾出任过鲁国太史一职,是先秦时期最著名的史学家之一。《国语》出自左丘明之手的说法约始于司马迁,他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称:左丘失明,厥有《国语》。但自唐宋开始,渐有学者执持异议,作者究竟为谁,至今学术界尚未取得一致意见。 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多变的时代。当时,齐、晋、楚...
《国语》一书共21卷,分国记事,每国史事又依时间顺序编排,所记各国史事的起迄时间和记载方式自成系统,且前后史事多互不连属。 《周语》三卷排在最前面,记事始于穆王,终于敬王。 《鲁语》二卷,始于庄公长勺之战,终于春秋末年。 《齐语》一卷,专记管仲辅佐桓公称霸之事。 《晋语》九卷,篇幅几乎占全书一半,始于武公,终...
《晋语一》:武公伐翼,杀哀侯,止栾共子曰:苟无死,吾以子见天子,令子为上卿,制晋国之政。 辞曰:成闻之:民生于三,事之如一。父生之,师教之,君食之。非父不生,非食不长,非教不知生之族也,故壹事之。唯其所在,则致死焉。报生以死,报赐以力,人之道也。臣敢以私利废人之道,君何以训矣?且君知成之从也,未知其待...
公元前七○九年,曲沃武公围攻晋都翼,杀晋哀侯,取代了晋君。他打算任命共叔成为晋国的上卿,辅佐他治理国政。但共叔成予以拒绝,表示贤臣不事二君,最后杀身成仁。
1.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2.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3.事君以敬,事父以孝。 4.仁不怨君,智不重困,勇不逃死。 5.华而不实,耻也。 6.勇以知礼。 7.天道无亲,唯德是授。 8.无功庸者,不敢居高位。 9.善人在患,弗救不详;恶人在位,不去亦不详。 10.人不可以不学。
《国语》是我国先秦时期的一部重要历史著作,全书留传至今,是研究春秋历史的珍贵文献。 《国语》一书不但记录了当时人对各种社会问题的观点和言论,而且内容广泛,涉及到邦国成败、阴阳律吕、外交、军事等方面,还保存了不少先秦时期的礼仪制度、天象节令、生活习俗、民谚歌谣和神话传说,这些都是我们研究和了解先秦社会史、思想史的宝贵资料。如果...
《战国策》不是某一个人的作品,它是战国至秦、汉间纵横家游说之辞和权变故事的汇编,它不作于一时,也不成于一手。 战国时代,有人专门从事外交策略的研究,讲究如何揣摩人主心理,运用纵横捭阖的手腕,约结与国,孤立和打击敌国,史称纵横家。他们对谈说之术非常重视,为了切磋说动人君的技艺,就不断地收集资料,储以备用,有时并自行拟作,以兹练...
《战国策》是一部关于战国时代各国历史情况的重要记录,记录上起春秋,下至秦汉之际约二百四、五十年的史实。全书共三十三卷以国别为基础,以时间为顺序排列。 战国时代是我国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化的时代,旧的生产关系日趋瓦解,新兴的封建生产关系勃然兴起,从而形成了国与国之间、一国内部之间的尖锐矛盾和斗争。万乘之国七,千乘之国五,...
《田需贵于魏王》:田需贵于魏王,惠子曰:子必善左右。今夫杨,横树之则生,倒树之则生,折而树之又生。然使十人树杨,一人拔之,则无生杨矣。故以十人之众,杨易生之物,然而不胜一人者,何也?树之难而去之易也。今子虽自树于王,而欲去子者众,则子必危矣。
在《田需贵于魏王》里,惠子用形象的比喻对正春分得意的宠臣提出了警告,它使田需印象深刻,从而提高警惕、戒骄戒躁。
1.得士则兴,失士则败。 2.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3.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4.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 5.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 6.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7.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8.色老而衰,知老而多。 9.物盛则衰,天之常数也。 10.以天下之心,...
《战国策》是一部文学价值相当高的重要史籍,它上承《左传》、《国语》,下开汉代的《史记》,在史传文学的发展史上起了桥梁作用,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依据之一;作为文学作品,它标志着我国古代散文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对后世散文和辞赋之创作产生重大影响,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司马迁,生于145年,字子长,汉夏阳,即今陕西韩城人,出生于一个世典周史的家庭中。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为汉武帝时的太史令,有志于次第旧闻、裁剪论着、整理古今历史。在父亲的影响和熏陶下,司马迁10岁即能诵古文,后来还拜儒学大师孔安国和董仲舒为师,系统地学习了《尚书》《公羊春秋》,以及先秦典籍。 父亲临终前,司马迁接受了父亲的遗...
《史记》创立了以人物为中心的完备的纪传体史书体裁,全书共130篇,计有:《本纪》12篇,《表》10篇,《书》8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 《史记》的内容非常丰富,可以说是通贯古今,包罗万象,实实在在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通史。从传说时代的黄帝写起,一直写到作者当世的汉武帝时代,前后三千多年,总为一编。举凡政治、军事、社会、经济、文化、...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
《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是赵国的大将,曾经为赵国立下了汗马功劳;蔺相如原为宦官令缪贤门下的舍人,出身低微,后因奉璧使秦,完璧归赵,被拜为上卿,地位竟在廉颇之上。廉颇对蔺相如封为上卿心怀不满,他公然扬言要当众羞辱蔺相如。蔺相如知道后,并不想与廉颇去争高低,而是采取了忍让的态度。为了不使廉颇在临朝时排列自己之下,每次早朝,他总是称病不至...
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2.颍水清,灌氏宁;颍水浊,灌氏族。 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4.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 5.国之将兴,必有祯祥,君王用而小人退;国之将亡,必有妖孽,贤人隐,乱臣贵。 6.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7.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8.为人臣者...
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记述上自黄帝、下迄汉武帝三千年中国的发展变迁,是中华文明的集大成之作。它不但是一部体大精深、无与伦比的历史名著,而且也是我国文学宝库中不可多得的珍品,影响巨大而深远。
班固,(公元32~公元92),字孟坚,扶风安陵,即今陕西咸阳市人。他出生在一个充满学术气氛的家庭,从小就受到很好的文化教育,显示出多方面的才能。其父班彪一生从事续补《史记》的工作,共写出《后传》65篇。父亲死后,他着手整理《后传》,并在此基础上开始《汉书》的编写。在以后的二十多年中,班固精思熟虑,专心写作。92年,窦宪图谋叛乱,事情败露而自...
班固的《汉书》原为一百卷,今本依唐人颜师古注本,又折出若干子目,共计120卷,八十多万言。 《汉书》又名《前汉书》。上起公元前206年,下终公元23年,记述西汉王朝230年历史。 《汉书》内容极其丰富,以类目计,可分四类:第一类是帝纪共12卷。因为汉高祖刘邦是汉王朝开国之君,所以《高帝纪》置于诸帝纪之首。此外,分记惠...
《高帝纪卷一上》: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也,姓刘氏。母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父太公往视,则见交龙于上。已而有娠,遂产高祖。 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宽仁爱人,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及壮,试吏,为泗上亭长,延中吏无所不狎侮。好酒及色。常从王媪、武负贳酒,时饮醉卧...
公元前209年9月,正当陈胜、吴广领导农民起义军冲击着秦帝国的腐朽统治之际,有两支武装力量在东南部几乎同时崛起。其一是项梁、项羽在吴县杀郡守起义,领着八千江东子弟向北挺进;其二是刘邦在沛县斩蛇起义,然后率领沛县民众攻城掠地。起初,刘邦军与项梁军配合,在江苏、安徽西北部、山东西南部、河南东部辗转作战,打击秦军。项梁死后,项羽北上救赵,抗击...
1.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2.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3.正其本,万事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4.古与今如一丘之貉。 5.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 6.道不同,不相为谋。 7.臣头可得,玺不可得也。 8.臣宁负王,不敢负社稷。 9.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型世言》,全称《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是明末小说家陆人龙撰写的一部拟话本小说集,约刻于崇祯五年(1632)。型者,模也,榜样之谓也,这是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