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也称《前汉书》)是我国古代继《史记》之后又一部史学名著,它详尽地记述了西汉王朝230年间的历史,在政治、经济、军事、文教以至中西交通,文化交流等方面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料,成为我们今天了解和研究西汉社会的一部主要著作。
范晔(398~445),字尉宗,顺阳山阴人。南北朝时代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音乐家和发明家。 范晔的祖先是东晋的世家大族,祖父范宁,曾任豫章太守;父亲范泰,曾任御史中丞。范晔少时就出继给从父范弘之,因而世袭封武兴县五等侯。刘裕势力发展时,范晔便投靠刘裕之子刘义康,在其部下任冠军参军。428年因父丧去官。服厥后,为征南大将军檀道济部下的司...
《后汉书》120卷,记载自公元25年到220年间195年东汉一代的史事,包括本纪10卷,列传80卷,志30卷。其中纪、传部分是南朝宋范晔所撰,志部分则为晋司马彪所撰。 《后汉书》继承了《史记》《汉书》的体制,基本上按照已有的传目去述事和写人,但又不完全囿于旧有的模式,而是针对东汉一代特有的社会风尚和时代特点,适时制宜地创设一些新的传目去反映之,例...
《后汉书党锢列传范滂传》: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诏下,急捕滂等。督邮吴道至县,抱诏书,闭传舍,伏床而泣。滂闻之,曰:必为我也!即自诣狱。县令郭揖大惊,出解印绶,引与俱亡。曰:天下大矣,子何为在此?滂曰:滂死则祸塞,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利乎!其母就与之诀,滂白母曰:仲博孝敬,足以供养,...
东汉末年,政治黑暗,宦官与外戚交替专权,垄断仕进之路,甚至公开卖官鬻爵。一批士大夫愤怒而起,批评朝政,抨击宦官。宦官诬陷他们结党对抗朝廷,加以禁锢。在汉灵帝建宁二年(169)的党铟之祸中,党人李膺、范滂等百馀人死于狱中,其他死徙废禁者六七百人。本文叙写范滂一生慨言直行,表彰其处污浊险恶而能振拔自立、激世励俗的非凡志节。
1.享分士之封,超登宫卿之位。 2.构害明贤,专树党类。 3.贬国蠹政之事,不可单书。 4.大考锢党,转相诬染,凡称善士,莫不离被灾毒。 5.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6.高士弘清淳之风,贞女亮明白之节,则其徽美未殊也。 7.史载如范,千古能有几人。 8.吾杂传论,皆有精意深旨。 9.文约之所沾渐,...
《后汉书》是一部优秀的史学名著,在二十四史中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在史学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后汉书》叙东汉一代史事,精炼周密,颇有创新,文采横溢,议论横生。自《后汉书》问世,前此诸家关于后汉的史书便逐渐被淘汰,独范书历一千五百余年流传至今,成为研究东汉历史最宝贵、最主要的资料。
陈寿(233~297),字承祚,生于三国末西晋初,巴西安汉,即今四川南充市人。少受学于散骑常待谯周,治《尚书》《三传》《史》《汉》聪警敏识,属文富艳。 陈寿能编撰出《三国志》这样一部史学名著,与他当时所处的时代和具体的主客观条件是分不开的。从主观方面看,他从小对学习历史就有兴趣。从客观环境看,陈寿的历官行事,也有助于他研究...
《三国志》共65卷,其中《魏志》30卷、《蜀志》15卷、《吴志》20卷。 三国详略不同,《魏志》《吴志》记载较详,《蜀志》较简。这是因?魏国和吴国曾经有史书。 陈寿写《三国志》分魏、蜀、吴三志,并且用三国名书,表现出三国鼎立的历史实境。《三国志》无表无志,只有纪、传二体。关于帝纪,只有《魏志》数帝立纪,其它蜀帝、吴帝统统...
《三国志诸葛亮传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
《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所作,写于蜀汉建兴五年(227年)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其时蜀汉已从夷陵(今湖北宜都)战役的惨败中初步恢复过来,既与吴国通好,又稳定了自己的战略后方,伐魏时机臻于成熟。在这篇表文中,诸葛亮劝说后主刘禅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继承先帝刘备的遗志;还陈述了自己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兴复汉室...
1.方今收英雄时也,杀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 2.宝货仓库,国家之有。 3.为将当有怯弱时,不可但恃勇也。 4.古之成败者,诚有其才,虽弱必强。 5.士不素教,甲兵不利,虽汤、武不能以诚胜。 6.自古圣帝明王,罪及妻子。 7.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8.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
《三国志》是一部纪传体国别史,详尽地记述三国时代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情况,为我们了解和研究三国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全文文笔简洁。记人述事生动传神,在传记文学方面,亦有较大的贡献。
《晋书》的修撰,是根据唐太宗李世民的诏令,于646年开始,至648年完成,历时不到三年,参加编写者如下:房玄龄、褚遂良、许敬宗等三人为监修;来济、陆元仕、刘子翼、卢承基、李淳风、李义府、薛元超、上官仪、雀行功、辛丘驭、刘胤之、杨仁卿、李延寿、张文恭等14人负责分功撰录;令孤德、敬播、李安期、李怀严、赵弘智等五人负责考证类例。总上作者22人,若将...
《晋书》是载述两晋历史的纪传断代史,记事自265年,到420年共156年的历史。其中西晋四帝:武帝、惠帝、怀帝、愍帝,都洛阳,历52年;东晋11帝:元帝、明帝、成帝、康帝、穆帝、哀帝、废帝、简文帝、孝武帝、安帝、恭帝,都建康,历104年。全书包括帝纪10卷、志20卷、列传70卷、载记30卷,另有叙例一卷,目录一卷,共132卷。后叙例散失,目录不再独立成卷,古今本为...
《晋书卷一帝纪第一宣帝》:制曰:夫天地之大,黎元为本;邦国之贵,元首为先。治乱无常,兴亡有运。是故五帝之上,居万乘以为忧;三王已来,处其忧而为乐。竞智力、争利害,大小相吞,强弱相袭。逮乎魏室,三方鼎峙,干戈不息,氛雾交飞。宣皇以天挺之姿,应期佐命,文以缵治,武以棱威。用人如在己,求贤若不及;情深阻而莫测,性宽绰而能...
司马懿(179~251),即晋宣帝,字仲达,河内温(今河南温县)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职过曹魏的大都督,太尉,太傅。是辅佐了魏国三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全权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平生最显著的功绩是多次亲率大军成功对抗诸葛亮的北伐。死后谥号舞阳宣文侯,次子司马昭被封晋王后,追封懿为宣王,司马炎称帝后...
1.百代文宗,一人而已。 2.畏小忍而忘大孝。 3.四海无事,百揆多闲。 4.治乱无常,兴亡有道。 5.邦国之贵,元首为先。 6.知贪于近者则遣远,溺于利者则伤名。 7.壮矣哉,包举天人者也! 8.决神算于深衷,断雄图于议表。 9.居治而忘危,则治无常治。 10.子不肖则家亡,臣不忠则国乱。...
《晋书》详细记载西晋和东晋封建王朝的兴亡史,并用载记形式,兼叙了割据政权十六国的史实,是研究晋史的宝贵材料。《晋书》取材广泛,资料丰富,但在史料的甄别取舍上未能十分注意筛选,议论方面则每一卷后都既有论,又有赞,且多用骈偶,辞采华丽而文字累赘。
《宋书》包括本纪10卷、列传60卷、志30卷,合100卷。 403年荆州刺史桓玄代晋称帝,翌年刘裕推翻桓玄,随后北灭南燕、后秦,系威权于一身,终于夺取帝位,建立刘宋。420年是南朝的开始,也是南北朝对峙的起点。《宋书》记事始于宋武帝永初元年,420年至479年,主要记载刘宋政权60年的史事。 本纪十卷记刘宋王朝的八个皇帝。武帝本纪占三卷,虽然刘裕在...
《宋书本纪第九后废帝》:初,昱在东宫,年五六岁时,始就书学,而惰业好嬉戏,主师不能禁。好缘漆账竿,去地丈余,如此者半食久,乃下。年渐长,喜怒乖节,左右有失旨者,辄手加扑打。徒跣蹲踞,以此为常。主师以白太宗,上辄敕昱所生,严加捶训。及嗣位,内畏太后,外惮诸大臣,犹未得肆志。自加元服,变态转兴,内外稍无以制。三年秋冬间,便好...
宋后废帝刘昱(463~477),字德融,小字慧震,是南朝宋明帝的长子。生于大明七年正月辛丑,陨于元徽五年七月戊子。刘昱九岁即位,他喜欢带着一大帮狗奴才跑到京城的大街上,见鸡杀鸡见狗杀狗,见到人就砍人。随便逮住谁,就拿出准备好的锯子、钳子、凿子等工具,把人家四分五裂、开膛破肚。日复一日,京城里都没人敢上街了。民间扰惧,路无行人。刘...
1.灵运之兴会标举,延年之体裁明密,并方轨前秀,垂范后昆。 2.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3.地理参差,其详难举。 4.足以勒铭钟鼎,昭被方策。 5.先王之莅天下也,上则大宝以尊德,下则建侯以褒功。 6.治乱相因,理不常泰。 7.欲加之罪,其无辞乎! 8.先王制治,九士攸序,分境画疆,各安其居。 ...
《宋书》收录当时的诏令奏议、书札文章等各种文献比较多,保存了丰富的历史资料。中国史学素有文史结合的传统,在二十四史的作者中,沈约第一个用历史眼光进行文学批评,这不仅反映刘宋时代文学第一次取得独立地位的客观要求,也是由于历史学家沉约本是文坛领袖、一代词宗,故具备写作文学史论的学识。
魏征(580~643),字玄成,巨鹿曲城,即今河北馆陶人。他是唐初一位杰出政治家,也是当时一位重要的史学家。 魏征幼年丧父,生活贫苦,后曾出家为道士。但他在青少年时代,就落拓有大志,好读书,经史多所通涉。在隋末天下大乱和各地农民纷纷起义的形势下,他参加了瓦岗军,后瓦岗军失败,他跟着李密一起降唐。魏征深得唐太宗李世民信任,官...
《隋书》分帝纪5卷、志30卷、列传50卷。《隋书》帝纪5卷、《高祖纪》两卷,《炀帝纪》姥姥卷,《恭帝纪》一卷。 志30卷,写了10志,其中包括:《仪礼志》7卷,《音乐志》《律历志》《天文志》各3卷,《五行志》两卷,《百官志》《地理志》各3卷,《食货志》《刑法志》各一卷,《经籍志》4卷。虽然卷数只占《隋书》三分之一多,但其份量大略与纪传相等。《...
《隋书赵绰传》:绰字士倬,河东人也。性质直刚毅。刑部侍郎辛亶尝衣绯裈,俗云利于官,上以为厌蛊,将斩之,绰曰:据法不当死,臣不敢奉诏。上怒甚,谓绰曰:卿惜辛亶而不自惜也?命左仆射高颎将绰斩之。绰曰:陛下宁可杀臣,不可杀辛亶。至朝堂,解衣当斩。上使人谓绰曰:竟如何?对曰:执法一心,不敢惜...
《隋书赵绰传》通过多个事例,表现了赵绰刚正不阿,公正执法的可贵品质。在上文中,赵绰不惜自己的生命,指出皇上的量刑不准,表现了一个法官崇高的敬业精神。
1.裁成义类,惩恶劝善。 2.动天地,感鬼神,格祖考,谐邦国。 3.缉礼兴乐,欲救时弊。 4.礼失其制,则尊卑乘,乐失其序,则亲疏乱。 5.博综古今,义理该洽,考前儒三异说,符圣人之幽旨,实为不朽。 6.偃辈兴文,布德施惠,中国既安,远人自服。 7.绝域君长,皆来朝页,九夷重译,相望于道。 8.思竭...
《隋书》是唐初史馆编撰的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其纪传和十志又是由史官分两次修成的。全书述事简炼,文笔严谨。书中虽有隐讳之处,但从总体看,基本上能做到据事直书。特别是史论部分,还具有一定的特色和独到见解。
宋仁宗(1032~1063),诏大臣宋绶讲授唐史。仁宗认为《旧唐书》修撰的不好,一是纪次无法,详略失中,文采不明,事实零落;二是作者为衰世之士,气力卑弱,言浅意陋,不足以起其文。,因此决定重修,于庆历四年发端自贾昌朝的倡议,翌年正月正式开局修撰。列传部分由宋祁996年至1061年撰修,工作始于庆历四年,成于嘉定三年;纪、志、表部分由...
《新唐书》所记述历史时间同《旧唐书》,即上起618年,下至907年,包括整个唐代的历史。全书225卷,分本纪10卷、志50卷、表15卷、列传150卷。因志、表、列传部分为大卷,刻印时多分立子卷,所以实核为248卷。 《新唐书》是以《旧唐书》为基础削删增补而成,因此可对照《旧唐书》来研究唐朝的整个历史。《新唐书》与《旧唐书》相比有如下几个特点:(一)削删...
《新唐书李白传》: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九世孙。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日...
李白是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李白的诗以抒情为主。其诗风格豪放飘逸洒脱,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后我国最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代表我国古典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他具有超异寻常的艺术天才和...
1.叙天宝后事,绝无伦类,取舍非工,不为史氏所称。 2.哀世之士,气力卑弱,言浅意陋,不足以起其文。 3.自古文人好相凌掩。 4.君臣行事之始终,所以治乱兴衰之为。 5.宁简无冗,宁避无俗。 6.沾之小人,窃天下炳。 7.炀帝失德,天丑其为。 8.不以怨毒相向,而先国家之忧。 9.木将坏,虫实生...
《新唐书》是一部记载唐代历史的专著。《新唐书》的成书晚《旧唐书》百余年,这期间陆续发现不少有关唐史的新资料,也有一些唐史研究的新成果问世。它增订补充不少《旧唐书》所缺略的重要史实。但《新唐书》在补充改正《旧唐书》的缺陷时,犯了矫枉过正的错误,在纪传方面删削简略太过。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祖籍卢陵,即今江西永丰,诞生于绵州,即今四川绵阳。宋代文学家、史学家。 欧阳修四岁而孤,母郑氏守节自誓,亲诲之学,家甚贫,以荻画地学书。修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举进士甲科,调西京推官。嘉佑五年,拜枢密副史;六年参知政事,与韩琦同心辅政。熙宁初,与王安石不合,以太子少师...
《新五代史》原名《五代史记》,是二十四史中自唐代以后唯一一部私人修撰的正史。 《新五代史》四卷,其篇目如下: 本纪12卷:梁太祖二卷、梁宋帝一卷、唐庄宗二卷、唐明宗一卷、唐愍帝、废帝一卷、晋高祖一卷、晋出帝一卷、汉高祖、隐帝一卷、周太祖一卷、周世宗、恭帝一卷;列传45卷:梁家人传一卷、唐家人传二卷、梁臣传三卷、唐臣传五卷、晋...
《新五代史死节传》:王彦章字子明,郸州寿张人也。少为军卒,事梁太祖,为开封府押衙、左亲从指挥使、行营先锋马军使。末帝即位,迁濮州刺史,又徙澶州刺史。彦章为人骁勇有力,能跣足履棘行百步,持一铁枪,骑而驰突,奋疾如飞,而佗人莫能举也,军中号王铁枪。彦章受命而出,驰两日至滑州,置酒大会,阴遣人具舟于杨村,命甲士六百人皆持...
《死节传》的前面有这样一段话,说世乱识忠臣,五代时候,虽然天下大乱,但也有忠臣,这篇文章里写的义士三人,就是当时的忠臣,所以作者才作了这篇《死节传》。王彦章只是本篇文章中的其中一人,另外两人,一个叫裴约,一人叫刘仁赡。他们都是作者笔下的忠臣义士。
1.于正统则宜绝,于其国则不得。 2.礼者,所以别嫌而明微也。 3.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4.廉耻,立人之大节。 5.礼义,治人之大法。 6.人事者,天意也。 7.未有人心悦天下,而天意怒于上者;未有人理遂天下,而天道顺于上者。 8.五代,干戈贼乱之世也。 9.为言信,然后善...
《新五代史》原名《五代史记》是二十四中自唐代以后唯一一部私人修撰的正史。欧阳修有意模仿孔子作的《春秋》,寓褒贬,别善恶,藉以发挥自己的政治历史观点,因而他非常注意褒贬义例。藉五代乱世,口诛笔伐,要求拔乱返治,维护封建统治秩序。欧史重在笔削加工,文笔确在薛史之上。但欧公并不太重视史实,从保存史料来说,其价值则不及薛史。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即今山西夏县人。宋仁宗时中进士,英宗时做龙图阁直学士,神宗时官翰林学士、御史中丞。 司马光自1066年4月受诏编书,到1084年12月书成奏上,前后共19年。 他在晋呈《通鉴》的表文中说:每患迁、固以来,文字繁多,自布衣之士,读之不遍,况于人主,日有万机,何暇周览!臣常不自揆,欲删削冗长,举撮机...
《资治通鉴》根据丰富的历史资料,整理从公元前403年,到公元959年前后共1362年的史实,按照时代顺序,编成一部294卷的编年史。 《资治通鉴》专详治乱兴衰,着重记述各代重大政治事件的发生和发展,并突出记载历代战争的谋略及经过,也记载一些重要人物的事件和言行。不仅如此,更适当记载有关国计民生的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状况,以及礼乐兵刑、民族关系...
《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九》:时(按:这是指刘备从刘璋手中夺得成都,又采取一些经济措施,使得蜀国府库充实的时候)议者欲以成都名田宅分赐诸将。赵云曰: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今国贼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须天下都定,各反桑梓,归耕本土,乃其宜耳。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归还,令安居复业,然后可役调,得其欢心,不宜夺之,以私所...
赵云是蜀汉时刘备的大将,《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九》里面的这段话的意思是,当时,有人建议把成都有名的肥田沃土和住宅分给将领们。赵云说:霍去病曾认为匈奴尚未消灭,不应考虑自己的家业。现在的国贼远非匈奴可比,我们不能贪图安乐。等到天下都安定以后,将士们重归故里,在自己的田地上耕作,才会各得其所。益州的百姓,刚刚遭受兵灾战祸,土地、...
1.亲任贤能,从善如能,精勤庶务,朝夕不倦。 2.信赏必罚,综核名实。 3.扫除烦苛,与民休息,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立成康,汉言文景,美矣。 4.均天下之田。 5.礼之为物大矣! 6.夫民生有欲,无立则乱,是故圣王制礼以治之。 7.政之大本在于刑赏,刑赏不明,政何以成! 8.国亡治乱,尽在人君。
在中国文化的宝库中,司马光编着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特别值得重视的古典历史名著,因为它是一部贯通古今、熔铸百家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的问世,使编年体史书又重振旗鼓,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后代许多史书不仅沿用《通鉴》的体例,而且直接以《续通鉴》为名。
《宋史》496卷。二十四之一,纪传体宋史。主要作者脱脱(1422~1452),文称脱脱不花、普花可汗,官中书右丞相,主修宋、辽、金三史,为元代史学家。《宋史》保存了丰富的史料,有助于了解宋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思想以及自然科学等。如范仲淹庆历新政、王安石熙宁变法等,书中都有详载。特别是,还保存许多有关天文气象以及地震等自然灾害的资...
《宋史》共十五志,一百六十二卷,约占全书三分之一篇幅,仅次于列传。其例目之多,分量之大,是二十五史所仅见。其中的《职官志》,详细地记述了宋朝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官僚机构的组织情况,还包括职官的食邑、荫补、俸禄等,从中可以看出宋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此外,《地理志》《职官志》《食货志》《兵志》编得也比较好。《宋史》的志书基本上能反映...
《型世言》,全称《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是明末小说家陆人龙撰写的一部拟话本小说集,约刻于崇祯五年(1632)。型者,模也,榜样之谓也,这是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