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昀(1724~1805)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直隶献县,即今河北人。清代著名学者、文学家。1754年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四库全书馆总裁、侍读学士、兵部侍郎、礼部侍郎、左都御史、兵部尚书、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 博辨宏通,任四库全书馆总纂官,负责编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倾心于此,卓有成就。纂修官之中,有著名学者戴震、邵晋涵、周永年...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又称《四库全书总目》,简称《四库提要》。共200卷,著录典籍共1.07万种,其中编入《四库全书》者3472种,存目228种。 《四库提要》200卷,按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每部再复分类目。各类下又细分子目,名之为层,各部分类如下 经部分10类,44卷,包括:易10卷、书4卷、诗4卷、礼7卷、春秋6卷、孝经一卷、五经总义两...
选录二则提要,以供鉴赏。 《提要、崧庵集》157卷云:宋李处权撰,处权《宋史》无传唯方回《瀛奎律髓》中录所作《送二十兄还镇江》诗一首,而注其后云:处权,字巽伯,洛阳人,邯郸公淑之后,有《崧庵集》。宣和间与陈叔易、朱希真以诗名,南渡后尝领三衢云之。其履贯略可考证,而不言其距李淑为世。《建康志》有李处全小传,称处全,淑之曾...
1.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2.义存褒贬,而考征则往之疏舛。 3.于是薛史遂微,元明以来罕有援引其书者,传本亦渐渐湮没。 4.史之为道撰述欲其简,考征则欲其详。 5.圣人观其始末,得其是非,而后能安以一字之褒贬。 6.苟无事为,号圣人不能作《春然》。 7.苟不知其为,虽圣人读《春秋》不知所...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是一部享有盛名的著作,它仅用三百多万字的篇幅,就将一万多种古籍的概貌呈献。我们要研究古代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就离不开古籍。而我国的古籍浩如烟海,要想用最短的时间在茫茫的书海中找到我们所需要的资料,就需要像《四库提要》这样的引路者。
张玉书(1642~1711),字素缘存,号润浦,江苏丹徒人。1661年进士,历任编修、侍讲、内阁学士、刑部、兵部、户部尚书。曾多次视察黄河、运河工程,多所建议。所作古文辞,春容典雅,称一代大手笔。卒赠太子太保,谥文贞。 陈廷敬(1639~1712),字子端,号说严,山西泽州人。1658年进士。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生平好学,与汪琬、王士祯等切磋诗文...
《康熙字典》,12集42卷。 《康熙字典》是楷书字典,共收单字47035个,这个数字远远超过《字汇》即33179个,而比《四声篇海》54595个略少。 《康熙字典》排字法是部首笔画法。它承袭《说文解字》偏旁部首法,立214个部首。同部首的字按笔画数序排列。214部首字也按笔画数序排列。起于一画,终于17画。每部所收字,也按笔画多少应序排列。 《康熙...
《康熙字典》的序是康熙大帝写的,叙述了编纂此字典的缘由和目的。下面是此序的节选:易传曰: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周官外史掌达书名于四方,保氏养国子教以六书,而考文列于三重。盖以其为,万事百物之统纪,而足以助流政教也。古文篆隶随世递变,至汉许氏始有《说文》,然重义而略于音,故世谓汉儒识文字而不识子母...
1.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2.耳,主听也。 3.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 4.奸,犯,非礼也。 5.追,从也,顺也。 6.一,唯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 7.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 8.代,古之王者易代改号取法五引日代。 9.兄,长也。 10.凶,忧恐...
《康熙字典》是我国第一部以字典命名的工具书,也是集历代字书之大成的古代官修字典。《康熙字典》在汉语辞书史上有其重要地位,它继承《说文解字》以后历代字书之优点,并孕育20世纪初之现代化汉语语文字典、辞典的诞生。此书问世以来,执汉语字典之牛耳逾二百年。
许慎,东汉著名的经学家和和语言文字学家。关于其生平事迹,《后汉书儒林传》有一段简短的记载,现转引如下: 许慎,字叔重,汝南召陵人也,性淳笃。少博学经籍,马融常推敬之,时人为之语曰:五经无双许叔重。为郡功曹,举孝廉,再迁,除交长。卒于家。最初由于五经传说臧名不同,为此许慎撰《五经异义》,又作《说文解字》十篇,皆传...
《说文解字》全书共15卷,每卷分上下。第一卷至第十四卷为正文。第十五卷上是叙和部首,卷下是后叙。据《后叙》载,全书收篆文字头九千三百五十三字,另收文1163字,说解的字是13.3441万字。 《说文解字》所解说的汉字,即这部字典所收的单字,它们的字体不是我们今天通用的楷书,而是小篆。小篆不是汉代通用的字体,汉代通用隶书。在汉字发展史上,从殷商...
节选《说文解字序》: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百工以人,万品以察,盖取诸夬扬于王庭。言文者宣教明化于王者朝廷,君子所以施禄...
上面这段话写出了许慎对文字产生的原因和文字的发展规律的认识,还阐述了文字的创造和发展进程,以及汉字的造字原则和形体结构。
1.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重后,后人可以识古。 2.百工以人,万品以察。 3.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 4.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 5.会意者,比类会谊,以见指伪。 6.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 7.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 8.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 ...
《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文字学著作,也是我国第一部字典。它在我国文字学史上有崇高的地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研究先秦的哲学、历史、文学、研究汉语史、研究汉字史、识别研究甲骨文,《说文解字》是不可须臾离开的工具书。
班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出生于封建官宦家庭,又是儒学世家。他从小聪颖好学,9岁就能写出成篇的漂亮文章,诵诗读赋也琅琅上口。班固23岁时,其父病逝。他因父丧回归故里,并着手整理其父的遗作《后传》,后明帝让他继续完成《汉书》的编纂。 当时兰台藏书非常丰富,据说光武帝迁都洛阳时,曾用二千余辆车装载经牒秘书。其后,宫廷藏书又...
班固《汉书艺文志》师袭刘歆《七略》,按6略38种门类,综录先秦至西汉著述,共收596家,即相当于五百九十六部书,13269篇,包括哲学、史学、文学、政治、经济、法律、军事、天文、历法、占卜星相以及医学卫生。每种之后有小序,每略之后有总序,对学术原委、是非得失和类名意义,都作了简要评述。其从纵横两个方面记载了当时文化状况。
《汉书艺文志》乃是录刘歆的《七略》改编而成,下面是《汉书艺文志》的序的节选:昔仲尼没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乖,故春秋分为五,诗分为四,易有数家之传。战国纵横,真伪分争,诸子之言,纷然殽乱。至秦,患之,乃燔灭文章,以愚黔首。汉兴,改秦之败,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 迄孝武世,书缺简脱,礼坏乐崩,圣上喟然而称曰:朕甚...
1.《春秋》所贬损大人当世群臣,有威权势力,其事实皆形于传,是以隐其书不宣,所以免时难也。 2.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 3.孝经者,孔子为曾子陈孝通也。 4.夫孝,天之经,地之义,民之引也。举大者言,故曰《孝经》。 5.已所常习则保安之,夫尝所见者则妄毁诽。 6.唐虞之隆,...
《汉书艺文志》着录当时宫廷所藏的图书,辨别了学术源流,是现存最早的史志目录。《艺文志》也表现出班固的学术思想及各学科和学派的源流及短长,在我国学术史和目录学的研究上为人们所重视。
魏征(580~643年),字玄成,曲城,即今河北馆陶人。他是唐初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也是当时一位重要史学家。 629年,诏令魏征等设局撰修《隋书》,房玄龄任监修,魏征任主编,颜师古、孔颖达、许敬宗等人参加执笔,到636年,完成了纪、55卷。书中的序、论皆出自主编魏征之手,故题魏征撰。后又完成《志》30篇。 据《原跋》注说:《隋书》的《五...
《隋书经籍志》共四卷。志中把经籍分为经、史、子、集四部:经部分为易、书、诗、礼、乐、春秋、孝经、论语,异说、小字等10类,史部分为正史、古史、杂史、霸史、起居住、旧事、职官、仪就、刑法、杂传、地理、谱系、簿录等13类;子部分为儒、道、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兵、天文、历数、五引、医方等14类;集部分为楚辞、别集、总集等三类。...
节选《隋书经籍志》卷一:夫经籍也者,机神之妙旨,圣哲之能事,所以经天地,纬阴阳,正纪纲,弘道德,显仁足利物,藏用足以独善,学之者将殖焉,不学者是将落焉。 大业崇之,则成钦明之德,匹夫克念,则有王公之重。其王者之所以树风声、流显号、美教化、移风俗,何莫由乎斯道:故曰: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
本篇序总论经籍的起源和发展,概述经籍历次的毁灭散失和访求搜集经过,以及收藏缮写和着录情况,并追述自刘歆着《七略》和班固作《汉书艺文志》以后,中经晋荀勖继魏郑默《中经》更着《薪簿》把经籍分成甲乙丙丁四部,宋王俭又着《四部目录》和别撰《七志》,齐谢月出等着《四部书目》、梁阮孝绪着《七录》的发展进程。
1.言则左史书之,动则右史书之。 2.详其体别,盖史官之旧也。 3.仁义礼智,所以治国也,方技数术,所以活身也。 4.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6.孔子删书,别为之序,各陈作者所由。 7.夫史官者,必求博闻强识,疏通知远之士,使居其位,百官为职,咸所贰焉。
《隋书经籍志》是继《汉书艺文志》后对我国古籍的第二次大总结,也是一部非常重要的古代图书总录。它考究书籍之存亡,着录当时所存的要籍,附载已经亡佚的书目,概述文献学的学术源流,同时发展我国古代目录学。
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直隶南皮,即今属河北人。1863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1867年出任湖北学政。1873年任四川学政。次年在成都创建尊经书院,后历任两湖、两广、两江总督。1907年调任军机大臣,掌管学部事务。卒谥文襄。 《书目答问》成于1874年张之洞督学四川时,当时诸生好学者来问应读何书?书以何本为善?,他有感于偏举既嫌...
《书目答问》共四卷,正录、附录约收书2200种。它所划分的部类如下: 经部分3类:正经正注类列朝经注、经说、经本考证类小学类。 史部分14类: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古史类、别史类、杂史类、载记类、传记类、诏令奏议类、地理类、政书类、谱录类、金石类、史译类。 子部分13类:周秦诸百类、儒家类、兵家类、法爱类、农家类、医爱...
节选《书目答问》书目总一:诸生的学者,来问应读何书,书以何本为善,编既嫌挂漏,志趣学业,亦各不同,因录此以告初学。 读书不知要领,劳而无功,知某书宜读,而不得校精校注本,事倍功半。今为分别条流,慎择约举,视其性之所近,各就其部求之,又于其中,详分子目,以便类求,一类之中,复以义例相近者,使相比附,再叙时代,令其门径秩然,缓急...
1.四书文必有朱注、五经文及经解,古注仍可采用,不知古注者,不得为经学。 2.目录之学最要者,《汉书艺文志》。 3.史论最忌空谈论。 4.举其博通,不腐陋者。 5.由小学入经学者,其经学可信。 6.由经学入史学者,其史学可信。 7.由经学史学入理学者,其理学可信。 8.以经学史学兼词章者,其词章...
《书目答问》是近代最详备、最实用的国学书目。选书有求本末兼备,并讲求慎择好书;它不是广泛罗列,而是扼要推荐。全书虽不是每书都有评价,但部、类前或后,有简短说明,对读者读书、查找出处,具有指导作用。直到今天,它还是一部很有参考价值的书目。
《尔雅》的作者,现在大致有二种说法:一是认为是周公原作《尔雅》一篇,后来由孔子、子夏等增补而成。二是认为是孔子的门人所作。三、认为是是秦汉间经师们缀辑旧文而成。一般认为第三种说法比较正确。 《尔雅》这个名字乍看起来,一般人或许觉得不太容易理解,其实,尔就是近的意思,雅是正的意思。对一个字...
《尔雅》一书,篇幅不大,但内容极为丰富。今本《尔雅》共分19篇。这19篇是:释诂、释言、释训、释亲、释宫、释器、释乐、释天、释地、释丘、释山、释水、释草、释木、释虫、释鱼、释鸟、释兽、释畜。 从篇目所反映的内容来看,前三篇是古代文献词语训释的汇编。具体来说,《释诂》《释言》主要解释单词的;《释训》主要是解释叠音词或连绵词的。后十六...
《尔雅》19篇,共有词目1439条。现选录部分条目供鉴赏: 《释诂》第一 迄、臻、极、到、赴、来、吊、舟、格、泪、怀、推、詹、至也。 赉、贡、锡、畀、予、贶、赐也。 悦、怿、愉、释、突、协、服也。 靖、唯、漠、图、询、度、咨、诹、究、如、虑、谟、猷、肇,谋也。 典、葬、法、则、刑、范、矩、庸、恒、律、戛...
1.室有东西厢曰庙,无东西厢有室曰寝。 2.谷不熟为饥,疏不熟为馑,果不熟为荒,仍饥为荐。 3.大波为澜,小波为沦,下波为径。 4.父为考,母为妣。 5.子子孙孙,引无极也。 6.泰山为东岳,华山为西岳,衡山为南岳,恒山为北岳,嵩山为中岳。 7.水中可居者曰洲。 8.狒狒,如人,被发,迅走,食人。
《尔雅》辑录大量的古代词语,加以整理、解释,为我国辞典之先河,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是研究先秦词汇,阅读古书的重要参考资料。它不仅解释词语,还包含广博的百科知识,以及描述古代社会的面貌,反映当时对天文、地理、生物等方面的理解,所以也是我们研究古代社会生活、思想状况的重要史料。
杨雄(公元前53~公元18),字子云,蜀郡成都人。西汉著名的辞赋家、哲学家、语言学家。 杨雄一生,官职一直低微,他历汉成帝、哀帝、平帝而三世不从官。新莽时,以三朝耆老的资历转为大夫,地位略有上升,但并不参与国事。杨雄曾校书天禄阁,晚年仍过着清贫的生活。由于政治上不得志,终在郁闷中辞世。 在我国,调查方言有...
《方言》一书全称是《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 《方言》原书15卷,收录九千余字。今本《方言》13卷,收录万余字,应是后人有所增补。各卷的区分没有严格的标准,但大体上是按意义分类。卷一、卷二、卷3是释语词;卷4是释衣服;卷5是释器皿、家具、农具等。卷6、卷7又是释语词;卷8是释动物;卷9释车、船、兵器等;卷10也是释语词;卷11释昆虫;卷12、1...
节选《方言》附录杨雄《答列歆书》:雄叩头。赐命谨至,又告以田仪事,事穷竟白,案显出,甚厚甚厚。田仪与雄同乡里,幼稚为邻,长艾相更,视觊动精采,似不为非者,故举至日,雄之任也。不意淫迹污暴于官朝,令举者怀报而低眉,任者含声而宛舌。知人之德,尧犹病诸,雄何惭焉!叩头叩头。 又敕以殊言15卷,君何由知之?谨归诚底里,不敢违信...
杨雄《答列歆书》叙述的是编写《方言》的原委,他准备辞官而写《方言》,结果感动成帝,还赐笔墨钱六万,并允许他到石室参看资料。他便充分利用前人积累的资料,其中有林闾翁孺的梗概之法,严君平手里的千余字资料,同时还大量进行实地调查,经过长达二十七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完成《方言》这部巨著。
1.党、晓、哲,知也。 2.釜,自关而西或谓釜,或谓之父。 3.泪、遥,疾行也。 4.戏、惮,怒也,齐曰戏,楚曰惮。 5.茹,食也;吴越之间凡贪饮食者谓之茹。 6.蜻蛉谓之蛉。 7.半步为跬。 8.兽之初生谓之鼻,人之初生谓之首。 9.逢、遂,迎也。 10.火果,火也;楚转语也。
《方言》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比较方言词汇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方言著作。《方言》一书主要记载当时汉语方言词汇的地理分布,有时也透露出不同地区的某些语音差异。杨雄《方言》无论对于汉语史的研究,还是在中国语言学史乃至文化史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隋书经籍志》着录《释名》八卷,刘熙撰,今本《释名》题为汉处士北海刘熙撰。《颜氏家训音辞》说:刘熹(熙)制《释名》但是,《后汉书》中没有刘熙的传记,而在《后汉书文苑刘珍传》中却说刘珍撰《释名》30篇,以辨物之称号。不过,各种史书的《经籍志》都未曾着录刘珍《释名》,唐宋的类书也专称引,因...
《释名》共8卷27篇,篇名如下:释天、释地、释山、释水、释丘、释道、释州国、释形体、释姿容、释长动、释亲属、释言语、释饮食、释采帛、释首饰、释衣服,释宫室、释床帐、释书契、释典艺、释器用、释币器、释兵、释车、释船、释疾病、释丧别。从篇目的安排上看,《释名》显然是受《尔雅》的影响,继承了《尔雅》的分类原则,即按意义将有关的词类聚在一起。...
节选《释名序》:熙以为自古造化制器立象,有物以来迄于近代,或典礼所制,或出自民庶,名号雅俗,各方多殊,圣人于时就而弗改,以成其器,着于既往,哲夫巧士以为之名,故兴于其用而不易其旧,所以崇易简,省事功也。 夫名之与实,各有义类。百姓日称而不知其所以之意,故撰天地、阴阳、四时、邦国、都鄙、车服、丧纪,下及民庶应用之器,论叙...
刘熙的序,表明他撰写《释名》的目的:夫名之于实,各有义类。百姓日称而不知其所以之意。故撰天地、阴阳、四时、邦国、都鄙、车服、丧记,下及民庶应用之器,论叙指归,谓之《释名》。可见,《释名》的用意在于探索汉语常用词的所以这意也就是要研究词语得名的缘由。因此,就性质而言《释名》当属于词源字的范围,这与其它的字书辞书大不...
1.名之与实,各有义类。 2.土,吐也,吐生万物也。 3.扬州,州界多水,水扬波也。 4.水中可居者曰洲;洲,聚也,人及鸟兽所聚息之处也。 5.国城曰都;都者,国君所居,人所都会也。 6.萧墙,在门外萧之也,臣将入于此自肃敬之处也。 7.刀,到也;以斩我到其所,乃击之也。 8.疹,诊也;有结聚可得诊...
《释名》是我国第一部自觉的纯粹从语言学角度撰写出来的专著,书中记录很多汉代通用的语词,可与《尔雅》、《说文》等书相参证。全书以声为训,或取同音字,或取同韵韵近字,或取声同声过字,由此可以考证汉末的语音,是一部极有价值的书。
陆德明,名元朗,以字行,苏州人,生于550年左右,卒于630年左右,为经学家、音韵训诂学家。 陆德明初受学于南朝陈代著名经学家周弘正,博览群书,覃恩善辩。历仕陈、隋、唐,在陈,曾任始兴王国左常待,迁国子助教,隋炀帝时,擢为秘书学士,后亦迁国子助教,621年被太子李世民征为秦府文学干,成为当时著名的十八学士之一,被画成画像表彰。...
《型世言》,全称《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是明末小说家陆人龙撰写的一部拟话本小说集,约刻于崇祯五年(1632)。型者,模也,榜样之谓也,这是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