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顾名思义,就是国人之学。我国古代的对于祖国的观念是不断变化的,但无论怎么变化,都可以称之为华夏。也就是说,国学应当是我国华夏历朝历代学术文化、传统文化精髓之总称,国学对我们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影响极大,对于传承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都起着重要作用。国学思想是中华民族共同的血脉和灵魂,是连接炎黄子孙的血脉之桥、心灵之桥。
《尔雅》19篇,共有词目1439条。现选录部分条目供鉴赏:
《释诂》第一
迄、臻、极、到、赴、来、吊、舟、格、泪、怀、推、詹、至也。
赉、贡、锡、畀、予、贶、赐也。
悦、怿、愉、释、突、协、服也。
靖、唯、漠、图、询、度、咨、诹、究、如、虑、谟、猷、肇,谋也。
典、葬、法、则、刑、范、矩、庸、恒、律、戛、职、秩,常也。
《释亲》第四
父为考,母为妣。
父之姐妹为姑。
子之子为孙,孙之子为曾孙,曾孙之子为玄孙,玄孙之子为来孙,来孙之子为昆孙,昆孙之子为仍孙,仍孙之子为云孙。
母之考为外王父,母之妣为外王母,母之王考为外曾王父,母之王妣为外曾王母。
女子谓兄之妻为嫂,弟之妻为妇。
女子之夫为婿。
妇之父母,婿之父母相谓为婚姻。两婿相谓为亚。
《释宫》第五
牖户之间谓之扆,其内谓之家。东西墙谓之序。
西南隅谓之奥,西北隅谓之屋漏,东北隅谓之宦,东南隅谓之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