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的书名冠以黄帝,但作者并非轩辕黄帝。黄帝本是我国历史上原始社会末期生活在中原一带的民族之一,与神农氏并称为汉民族始祖。由于神农、黄帝两个民族对华夏文化形成有着深远影响,所以作为炎黄子孙的汉民族,往往把祖先的一些发明创造、典章制度等假讬于黄帝之名。 据现代一些学者研究,认为《黄帝内经》一书,并不是一个人所...
《黄帝内经》共分《素问》、《灵枢》两部分,每部分各为81篇,共162篇。 《素问》主要论述自然界变化的规律、五运六气、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体的生理、病理、病因、诊断、治则、药物、病证、治法、养生等。 《灵枢》主要论述自然事物变化的规律、人与自然、人体生理、病因病机、摄生、诊断、治疗及医德等。《灵枢》的核心是脏腑经络学说。
节选《素问灵兰秘典论篇第八》:黄帝问曰:愿闻12脏之相使,贵贱何如?歧伯对曰:悉乎哉问也!请遂言之。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肾者,作强之...
《黄帝内经》在文体上是以回答形式论述所阐发的医学理论。本段论述人体12脏各自的功用,12脏健康即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昌。反之,则12官危,使闭塞而不适,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五脏者,中之守也。 头者,精明之府。 得强则生,失强则死。 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 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今夫五脏之...
《黄帝内经》不仅总结秦汉以前上古时代前人的医疗实践经验,也为后人辑录了丰富的古代医学文献资料。由于时代的局限,人们对疾病的认识、治则等并非完善,所以难免有不足之处。我们应用历史发展的眼光看待这些问题,但这点并不影响《黄帝内经》在传统医学中的重要地位。
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号濒湖,湖广蕲州人,是我国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 李时珍出生在一个世代行医的家庭,幼时体弱多病。李时珍的父亲希望他能通过科举来改换门庭,因此极力鼓励他读书应试。而他十四岁便考取秀才,但明代科场腐败,以后几次乡试,他都未能中举。由于世医之家的熏陶,他自幼就热衷于医药,科场失利,促使他在24岁时正式走上...
《本草纲目》全书共190万字,52卷,分列水、火、土、金石、草、谷、菜、果、木、服器、虫、鳞、介、禽、兽、人等十六部。作者又为每部分若干类,每一类又分列所属药物。全书共载药物1892种,比《论证类本草》增加374种药,附图1019幅,载方一万多首。全书总目如下: 第一、二卷为序例;第三、四卷为百病主治药类;第五卷为水部二类:天水类、地水类;第六卷...
节选《本草纲目绿矾发明》:时珍曰:绿矾酸涌濇收,燥湿解毒,化涎之功,与白矾同,而力差缓。按张三丰仙传方,载伐木丸云:此方乃上清金蓬头祖师所传。治脾土衰弱,肝木气盛,木来克土,病心腹中满,或黄肿如土色,服此能助土益元。用苍朮两斤,米泔水侵两宿,同黄酒面曲四两炒赤色,白矾一斤,醋拌晒干,入瓶煅,为末,醋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四十...
《本草纲目绿矾发明》医案反映李时珍创造性地运用古方,治疗疾病的经验。
1.壅者,塞也。宣者,布也,散也。郁塞之病,不升不降,传化失常。 2.生姜之辛补肝。 3.杜仲之补肾气,熟地黄之补肾血。 4.人参之补脾气,白芍药之补脾血。 5.有惊则气乱,而魂气飞扬,如丧神守者,并铁粉.雄黄之类以平其肝。 6.有想则气下,精志失守而畏,如人将捕者,宜慈石.沉香之类以安其肾。 7.脱者,...
《本草纲目》是我国医药学宝库中的一部光辉巨著。它记述大量药物,论述诸多有关药物的采集、炮制、鉴定、培植等方法,而补充七方十剂气味阴阳生降沉浮的药物理论。《本草纲目》不仅丰富了传统医药学宝库,同时对矿物、化学、地质、天文等自然科学也有巨大贡献。它的成书推动了我国本草学的发展与研究,并使之走向更加...
《九章算术》成书约东汉初年,不是一时一人之作,而是经由很多人的修改和补充而成,目前仅知汉北平侯张苍(?~公元前一五二年)和大司农中丞耿寿昌都曾参与过搜集、增删的工作。 刘徽是魏晋之间的大数学家,曾注过此书。刘徽在魏元帝景元四年注《九章算术》,并撰《重差》一卷。《重差》之今名为《海岛算经》,与《九章算术》同列入《算经十书》。...
现今传本的内容经过多次增补,分为九章。 1.方田:我国古代对正方形及距形的田统称为方田,本章研讨分数四则算法和平面求面积法。 2.粟米:粮食交易的计算方法。本章所论主要是比例算法。 3.衰分:也称为差分,以现今术语来说,就是配分法或配分比例。 4.少广:因其截纵之多,以益广之少,即开方之法,为方田法之还原。 ...
节选《九章算术少广》:少广以御积幂方圆。 (按:一亩之田,广一步,长二百四十步。今欲截取其纵,少以益其广,故曰:少广。) 术曰:置全步及分母子,以最下分母遍乘诸分子及全步。 (按:以分母乘全步者,通其分也;以母乘子者,齐其子也。) 各以其母除其子,置之于左,命通分者。又以分母遍乘诸分子,及已通...
此篇研讨的是:在已知土地面积及宽的条件下,求长之具体数字的方法。
1.按周公制礼而有九数,九数之流,则《九章》是矣。 2.往者暴秦焚书,经术散坏。 3.广从步数相乘得积步。 4.广从里数相乘得积里。 5.勾股各自乘,并而开方除之,即弦。 6.股自乘,以减弦自乘,其余开方除之,即勾。 7.勾自乘,以减弦自乘,其余开方除之,即股。 8.令县卒,各如其居所及行道日数而一...
《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算经中最重要的一种,也是世界著名的古代数学著作之一。这是一部以农为主的生活应用数学专着,其中有关负数、分数计算,以及一次方程解法等都是具有世界意义的成就。它不仅指导着我国数学的发展达两千余年之久,而且对世界数学的发展也有不可估量的巨大影响。
张机(148~221年)字仲景,东汉南郡,涅阳县,即今河南省南阳人。据传曾任长沙太守,故后人亦惯称他为张长沙,被历代医家奉称医圣和医方之祖。 张仲景生活在东汉五朝末期,当时由于农民起义、诸侯割据,中原战乱不断,疾病流引,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张仲景的家,原是南阳望族,人口众多。但由于连年的战争、灾荒、疾病,使张仲景的家族二百余口人,...
《金匮要略》全书共分3卷25篇。其《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是全书的总论。全书最后三篇,因疑为宋人所附,所载方治又多见于后世方书,所以在一般《金匮要略》版本中不加载。 《金匮要略》除最后3篇外,其余前22篇,共记载痉病、湿痹、百合病、阴阳寺、疟疾、中风、历节、血痹、虚劳、肺痿、肺痈、肺胀、胸痹、心痛、短气、奔豚气病等四十余种疾病。全...
节选《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王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唯治肝也。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脾能伤肾,肾气微弱,则水不行;水不行,则心火气盛则伤肺;肺被伤,则金气不...
在《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里,作者以回答的形式,先从论述病因开始,接着依据病情的变化而举出主症,并以此提出方治。
1.天人相应,整体观念。 2.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 3.上了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 4.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 5.肝色青而反色白,非其时色脉,皆当病。 6.有阳无阴,故称厥阳。 7.唇口青,身冷,为入脏即死。 8.病在外者可治,入里者即...
《金匮要略》是我国医学四大经典之一,为古代杂病治疗学的典范,对继承和研究传统医学有重要价值。《金匮要略》是以论述内科为主的杂病医学。它的内容极其丰富,体现了张仲景天人相应,整体观念的医学理论,并充分反映我国传统医学的特点。
贾思勰是我国古代一位著名的农业科学家。关于他的生平,《魏书》没有记载,我们只从《齐民要术》中得到一点零星的材料。他大约生于5世纪末至6世纪中叶,曾做过高阴郡,即今山东境内太守。从他的政治态度和思想来看,他属于地主阶级中的革新派。 他虽然著作《齐民要术》这一部中外闻名的农学要籍,但其一生行迹,却缺乏史传和文献记载。仅从书序中得知...
《齐民要术》正文分为10卷,共92篇;除正文外,还有一篇重要的序言和卷端《杂说》,总字数将近十二万。它比较系统地总结了北魏时期及古社会人民的生产经验,内容丰富多采,起自耕农,终于醯醢从农、林、渔、牧到酿造加工,甚至包括烹调技术,都作了专门介绍;涉及到的学科知识不仅有农学,还包括化学、生物学、生物化学、医药学、天文气象学等等。...
本篇主要是介绍播种前的耕作技术及原理,并引用前人特别是汜胜之的大量论述,涉及耕作学和土壤学中一些根本性的问题。公元前一世纪,汜胜之总结的耕作原则,以及保持和改良土壤的措施等,贾思勰都继承下来了,并在很多方面有重大发展。例如汜胜之提出慎勿旱耕,要得时之和适地之宜;贾思勰也指出,耕田要燥湿得所。但...
1.一农不耕,民有饥者;一女不织,民有寒者。 2.人生在勤,勤则不匮。 3.力能胜贫,谨能胜祸。 4.饥寒至身,不顾廉耻。 5.寒者不贪尽玉,而思短褐;饥者不愿千金,而美一食。 6.智如禹、汤,不如常耕。 7.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 8.用天之道,因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 ...
《齐民要术》内容包括农、林、渔、牧各个方面,载录的知识和农业技术极为丰富,全面显示我国在公元六世纪时农业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和成就,及对隋、唐以后农业科学之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齐民要术》也是世界上最早而且影响广泛的农学著作,对日本、英国的一些农业科学家产生很大影响。
沉括是杰出的科学家,也是中国十一世纪革新派政治家、外交家、理财家和军事家。他出生于官僚家庭,自幼好学,14岁即读完家中藏书。后来跟随父亲到过福建泉州、江苏润州、四川简州和京都开封等地,因此有机会广泛接触社会,了解各地山川物产、风土民情,增长了见识。沉括24岁进入仕途,作过几处县令。33岁中进士,后被举荐到京师昭文馆编校图书,掌管天象观测,...
《梦溪笔谈》为一部笔记体文集,正文26卷,还有《补笔谈》三卷,《读笔谈》一卷,合计30卷。其书分为故事、辩证、乐律、象数、人事、官政、机智、艺文、书画、技艺、器用、神奇、异事、谬误、讥谑、杂志、药仪等17个门类,内容涉及的范围异常广泛。 《梦溪笔谈》中保留下来的科技史资料是最宝贵、最有价值的。比如:举世闻名的宋朝庆历年间毕升发明的活...
节选《梦溪笔谈卷十八技艺活版印刷》: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腊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
毕升创造的活字版印刷术是我国印刷技术的重大突破,它既能节省费用,又能缩短时间,非常经济方便,不仅在我国,在世界印刷技术史上,也是一件伟大的创举。沉括的记载,是至今所知唯一记载毕升活字版印刷术的文献,他对整个工艺过程作了详细的叙述,使后人能根据这一记载重现毕升的活字版印刷工艺,这是一篇极其珍贵的历史文献。
1.所与谈者,唯笔砚而已,谓之笔谈。 2.中国衣冠,自北齐以来,乃全用胡服。 3.沙随风流,谓之流沙。 4.野马,乃田野间浮气耳,远望如群马,又如水波。 5.桂枝之下无杂水。 6.求星辰之行,步晦朔消长,谓之缀术。 7.以镫距地而张之,射三百四十余步,能洞重札,谓之神臂弓,最为...
北宋沉括着的《梦溪笔谈》,为我国科技史上一部综合性著作。书中记载我国古代技术是北宋时期自然科学成就和科技发展中的重大贡献。阅读此书,不仅可以了解宋代科学技术发展水平,还能让我们从多层面认识当时的社会,增长多方面知识,相当于读一本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百科全书,很有裨益。
宋应星(1587~1661),字长庚,奉新,即今江西奉新县人。出身于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28岁考中举人,直至47岁才出任江西分宜县教谕。在此期间,他将长期积累之有关农业和手工业技术方面的丰富资料加工整理,编撰成《天工开物》一书,于1637年刊行。之后又出任福建汀州推官、亳州知府。明亡后弃官回乡,不复出,直至去世。 《天工开物》吸收了前人成果,但主...
《天工开物》共分为上、中、下三编,凡18卷,前有《序》,书中有插图123幅。 上篇六卷,记载稻、麦、黍、稷、梁、粟、麻、菽等的耕作技术和使用的农具,以及养蚕、织布、染色的技术、经验和使用的机械,并有制盐、熬糖等加工技术,主要都是有关食品和服装方面的内容。 中篇七卷,记载制陶、冶铸、舟车、制油、造纸等方面的情况与有关经验。 ...
1.首山之采,肇自轩辕,源流远矣哉! 2.金之生也,以土为母,及其成形而效用于世也,母模子肖,亦犹是焉。 3.铸炮,西洋、红夷、佛郎机等用熟铜造。 4.凡钱通利者,以十文抵银一分值。 5.凡铸钱熔铜之罐,以绝细土末和碳末为之。 6.人群分而物产异,来往贸迁,以成宇宙。 7.四海之内,南资舟而北资车。 ...
《天工开物》是我国和世界科技史上一部有关农业和手工业、交通运输、兵器制造技术的重要文献,在科学技术地位比较低的古代中国,宋应星能潜心钻研,写出这样一部大业文人,弃掷案头、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的大著作,实在值得我们今天学习和研究。
徐弘祖(1586~1641),字振之,号霞客,明代江阴人,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旅行家和地理学家。他出生于官僚家庭,自幼好奇书,而不为当时的科举制度所束缚。 徐霞客从22岁起开始旅行,泛舟太湖,登东、西洞庭山。之后又历游天台、雁岩、白岳、武夷、庐山、太和、罗浮、五岳以及佛教四大名山中的洛伽、九华、五台等名山。 在当时交通条件十分简陋的情...
《徐霞客游记》凡十卷,包括游天台、雁宕(雁荡)、黄山、武夷、庐山、嵩山、太华五台、恒山等诸山,以及游浙江、江右、楚地、粤西、黔、滇等地区的日记。其详细记载各地山川风貌、河流水文、地质状况和植物分布,勾勒出我国各个不同地区的特点。 从科学性的角度看,霞客晚年对西南地区岩溶地貌的考察,较欧洲学者对岩溶地貌进行系统考察和分类要早二...
节选《徐霞客游记》卷二上《浙游日记》:十一日不及晨餐,与静闻从寺后蹑磴北止,觅白云洞,逾岭而北。岭岰忽下,洼如盂磬。披莽从之,一洞岈然,下坠深黑,疑即白云。仰问樵者曰:此洞窗也。白云在北,乃复上北行,两山夹中,又环成一洼,大且百丈,深数十丈,螺旋而下,中无滴水,倘置水甚中,即仙游鲤湖矣。 然山顶四环,无一隙泻者,仅见此。又下...
《浙游日记》是徐霞客和友人游白云洞、紫云洞和水源洞的真实记载,上述三洞在灵隐寺北,洞口垂石千姿百态,洞广深邃。徐霞客与静闻游此三洞,只因无炬而没有尽兴。
1.登不必有径,荒榛密箐,无不穿也。 2.涉不必有津,冲湍恶泷,无不绝也。 3.绝壁四合,摩天劈地,曲折而入,如另一辟一寰界。 4.嶂顶齐而色紫,高数百丈。 5.重岩之上,一峰亭亭插天,为观音岩。 6.高峰尽处,一石如劈。 7.碧莲峰里住人家。 8.勇山唯石,故多穿穴之流,而水悉澄清。 9.洞有...
《徐霞客游记》乃千古奇书。此书不仅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而且还是一部极为珍贵的文学巨著。其笔力雄健,辞采飞扬,通过他的精心描绘,把瑰丽的中国山河,展现在人们的眼前。所以,前人评此书是世间的真文字、奇文学。
郦道元(460年~527),字善长,范阳涿县人。他是我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地理学家、散文家。 郦道元出身官僚家庭,袭封永宁侯。曾任御史中尉,执法严猛,为权豪所惮恨,于关左大使时,被雍州刺史肖宝所害。郦道元好学博览,遍历北方考察河道沟渠,搜集与之有关的风土人情、历史传说、神话故事,撰成《水经注》一书。 《水经注》是给《水经》加注。《...
《水经注》40卷。《水经》记载我国水道仅137条,而《水经注》的记载有1252条,大至江河,小到溪流。 《水经注》记载的河流众多,尤其是北方水系,更为详细。而它不仅记载当时黄河的水道,还记载了黄河以前的古道。书中对于水道源头存在伏流的记载,在科学上是极有创见的。此外对各条河流之水文变化的记载,更是前代著作中所未见。 对于书中的一千...
节选《水经注卷三十四江水二》:其下十余里,有大巫山,非唯三峡所无,乃当抗峰岷峨,偕岭衡疑。其翼附群山,并概青云,更就霄汉辨其优劣耳。神孟涂所处。《山海经》曰:夏后后之臣孟涂,是司神于巴,巴人讼于孟涂之所,其衣有血者执之,是请生,居山上,在丹山西。 郭景纯云:丹山在丹阳,属巴丹山,西即巫山者也。又...
从四川巫山县大溪口至湖北巴东县官渡口为巫峡。峡谷绵延四十公里,又称大峡。它是三峡中最曲折幽深的峡谷。千姿百态的巫山十二峰屹立在巫峡两岸,其中尤以神女峰最为高峻。作者结合古籍和历史故事来描绘巫峡风光奔腾的江水、两岸奇峻的山势,以及峡中四时景物的变化,隽洁优美,富于诗情画意。
1.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涧下白纱细石,状若霜雪,水木相映,泉石争辉。 3.百鸟翔禽,哀鸣相和。 4.猿鸣至清,山谷传响,冷之不绝。 5.山高入云,远望增状,若岭行曦轩,峰枉月驾。 6.河流激荡,涛涌波襄,雷奔电泄,震天动地。 7.其间倾涧怀烟,泉溪引雾,吹畦风馨,触岫延赏。 8.天...
《型世言》,全称《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是明末小说家陆人龙撰写的一部拟话本小说集,约刻于崇祯五年(1632)。型者,模也,榜样之谓也,这是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