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早年所传佛教称小乘佛教,晚年所传为大乘佛教。小乘佛教兴盛于印度、缅甸、泰国等地,我国流传的是大乘佛教。《法严经》原名《妙法莲华经》,是大乘佛教的重要经典之一。我国古代僧人十分重视这部佛经,先后汉译过六次,现存三种译本,一为西晋竺法护译的《正法华经》,共分十卷;一为后秦鸠摩罗什所译七卷本,称作《妙法莲华经》;一为隋...
《法华经》(即《妙法莲华经》)是如来开权显实的精深言谈,畅显佛法要义,为大乘佛教的重要经典。全经共分28品,其中《方便品》、《安乐行品》、《如来寿量品》和《观世间菩萨普门品》等四品,是《法严经》中最为重要的四品,它们各自代表了一个特殊的意义。《方便品》显示学佛行者正式开始发心,《安乐行品》显示学佛行者由发心而进入如法修行,《如来寿量...
《譬喻品》:舍利弗!如彼长者初以三车诱引诸子,然后但与大车,宝物庄严,安隐第一,然彼长者无虚妄之咎。如来亦复如是,无有虚妄,初说三乘,引导众生,然后但以大乘而度脱之。何以故?如来有无量智能、力、无所畏诸法之藏,能与一切众生大乘之法。但不尽能受。舍利弗!以是因缘,当知诸佛方便力故,于一佛乘分别说三。
1.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 2.若多嗔恚,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嗔。 3.若多愚痴,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痴。 4.乘是三乘,以无漏根.力.觉.道.禅定.解脱.三味等,而自娱乐,便得无量安稳快乐。 5.如来亦复如是,为一切众生之父。 6.诸佛世尊,虽以方便,所化众生,皆是菩...
阅读《法华经》,应选择一个可靠的译本,鸠摩罗什译本影响大、流传广,也最接近原貌。《法华经》鼓励人们苦修行善,洁净自己的心灵、言行,出污泥而不染。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
《华严经》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是印度大乘佛教的重要经典之一,产生于南印度,后流传到西北印度与中印度。我国翻译的《华严经》主要有三种:一为东晋佛陀跋陀罗所译的《晋译华严》,或称《六十华严》,分60卷34品;一为实叉难陀所译《唐译华严》,或称《八十华严》,分80卷39品;一为唐僧般若所译《四十华严》,即现在流传的本子。般若,又称般刺若,北印...
《华严经》是大乘佛教经典之一,主要讲述因果缘起理实法界,该经用事法界、理法界、理事无碍法界、事事无碍等四种法界来说明这一道理。它认为宇宙万物互为因果:一物为因,万物为果;一物为果,万物为因。事物的相互关系是相互扶持、相入相即,无穷延展,圆融无碍的。它用海印三味描绘了圆融无碍的最高境界佛境形象,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像海...
《入法界品》:善男子,我以成就如是智能,常能利益一切众生。善男子,我以好船运诸商众,行安隐道,复为说法,令其欢喜,引至宝洲,与诸珍宝,咸使充足,然后将领还阎浮提。善男子,我将大船如是往来,未始令其一有损坏,若有众生得见我者,闻我法者,令其永不步怖死海,必得入于一切智海,必能消竭诸爱欲海,能以智光照三世海,能净一切众生苦海,能净一切...
本段选自《华严经入法界品》。《入法界品》叙述善财童子在思想上、道德上、技艺上得到了众多法门,而树立起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舍己为人的坚定思想,后随同观世音菩萨,做造福人间、利乐有情的事,甘于当观世音闻声救苦的助手,其塑像紧靠在观世音身侧。他曾爬高山、飘大海、闯王宫、进民窟、上刀山、下火海,历尽千辛万苦,参拜了53位善知识,请...
1.善知识者,难见难遇。 2.从初发心,为一切智,勤修福聚,不惜身命。 3.愿令众生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 4.能于烦恼大苦海中,拔济众生,令其出离,皆得住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 5.我以广大胜解心,深信一切三世佛。 6.诸佛若欲示涅盘,我悉至诚而劝请,唯愿久住众尘劫,利乐一切...
《华严经》表述的哲学思想十分深刻,其因果缘起理论启示我们要多做善事,多学本领,不断提高自身修养,这样机遇一定会青睐我们。否则,即使机遇降临,自己也无力把握。凡事皆如此,只有多付出一份辛劳,才会多一份收获。
慧能(638~713),俗姓卢,生于岭南新州,即今广东新兴县。父亲宦途失意,忧愤而疾至死,由母亲抚养成人。由于家境贫困,长大后以卖柴为生,赡养老母。一天,慧能在集市上卖柴,忽听见有人诵读《金刚经》,便下定决心,千里迢迢赶往蕲州黄梅,即今湖北黄梅县,向弘忍禅师学习佛法。弘忍禅师很欣赏慧能,为使慧能免遭佛教内部其它派别人士的陷害,暗中传法给慧...
法海本《坛经》共分57节,1.2万字,为慧能法坛讲法及与弟子对话的记录,反映慧能对佛法的基本思想。慧能佛法,大致分两个方面,即世界观上的真如缘起论和解脱论上的佛性论。所谓真如缘起论,认为精神是本原,是第一性的,而客观存在是派生的,第二性的。基于本源的精神,不是指人的主体意识,而是超自然超时空的最高存在,是不可...
有一童子于碓坊边过,唱诵此偈(按:指神秀偈语),惠能一闻,知未见性;虽未蒙教授,早识大意。遂问童子曰:适来诵是何言偈?童子答能曰:尔不知大师言,生死事大,欲传于法,令门人等各作一偈来呈看,悟大意,即付衣法,禀为六代祖。有一上座名神秀,忽于南廊下书《无相偈》一首,五祖令诸门人尽诵。悟此偈者,即见自性;依此修行,即得出离...
弘忍欲传法给弟子,要求弟子作一首偈颂,以考察谁的悟性最高,然后传法给他。上座神秀作的偈颂是: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为众弟子传诵,独弘忍知道其悟境不高。及慧能偈出,深得弘忍欣赏,心下印可,当夜即传法给慧能,并命他连夜回家,是为六祖。从这里可以看出,慧能的悟性极高,可说是青出于...
1.人有南北,佛性即无南北。 2.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 3.遇悟即成智。 4.不思量,性即空寂;思量,即是自化。 5.心量广大,犹如虚空,若空心坐,即落无记空。 6.性含万法是大,万法尽是自性。 7.用智能观道,于一切法不取不舍,即见性成佛道。 8.故知不悟,即佛是为生;一念若悟,即为生是佛...
研读《坛经》,先要鉴别《坛经》版本,共有四种:敦煌本、惠昕改编本、曹溪原本、元僧宗宝改编本,其中敦煌本为法海辑录,最接近慧能思想原貌。阅读此书,当澄怀心灵,积极进取,切忌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
《抱朴子》分《内篇》和《外篇》,内篇20卷,外篇50卷。作者葛洪(284~364),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人,东晋著名的道教理论家、医学家和炼丹术家。此书内篇言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禳邪、却祸之事,包罗较系统的道教理论和方术,并保存不少化学、天文、医药等方面的科技史料,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外篇则多言人间得失,世事藏否,反映出...
《抱朴子内篇》主要讲述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禳灾却病,属于道家。其内容可以具体概括为:论述宇宙本体、论证神仙的确实存在、论述金丹和仙药的制作方法及应用、讨论各种方术的学习应用、论述道经的各种书目,说明世人修炼的广泛性。 《抱朴子外篇》则主要谈论社会上的各种事情,属于儒家的范畴,也显示了作者先儒后道的思想发展轨迹。其内...
《抱朴子内篇卷之一畅玄》:玄者,自然之始祖,而万殊之大宗也。眇乎其深也,故称微焉。绵邈乎其远也,故称妙焉。其高则冠盖乎九霄,其旷则笼罩乎八隅。光乎日月,迅乎电驰。或倏烁而景逝,或飘而星流,或漾於渊澄,或霏而云浮。因兆类而为有,托潜寂而为无。沦大幽而下沈,辰极而上游。金石不能比其刚,湛露不能等其柔。方而不矩,圆而不规。来焉莫见...
《畅玄》是本书开宗明义的第一章。葛洪先寻出天地万物的本原、本体、规律来立本建基,称之曰玄。玄所表示的概念,先秦道家的创始人老子、庄子都称为道。老、庄也提到过玄,那只是道的一个重要特征,有幽深冥远,看不清楚的意思。到西汉,扬雄改道为玄,在《太玄玄图》中说:夫...
1.命之修短,实由所值,受气结胎,各有星宿。 2.天道无为,任物自然,无亲无疏,无彼无此也。 3.所乐善否,判于所稟,移易予夺,非天所能。 4.但有恶心而无恶跡者夺算,而恶事而损于人者夺纪,若算纪未尽而自死者,皆殃及子孙也。 5.要道不烦,所为鲜耳。但患志之不立,信之不笃,何忧于人理之废乎? 6.夫善养生者,...
《抱朴子》总结了战国以来神仙家的理论,从此确立了道教神仙理论体系,又继承魏伯阳炼丹理论,集魏晋炼丹术之大成,它是研究我国晋代以前道教史及思想史的宝贵材料。《抱朴子》在道家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而葛洪本人也被认为是道家的重要人物,对道家学派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型世言》,全称《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是明末小说家陆人龙撰写的一部拟话本小说集,约刻于崇祯五年(1632)。型者,模也,榜样之谓也,这是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