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全书》38卷,亦称《王文成公全书》《王阳明集》。4至31卷为《文录》《别录》《处集》《续编》,包括奏疏、公文、序记、信札、杂着等各项,由其门人钱德洪辑。33至38卷为《附录》,包括《年谱》和《世德记》,由其门人钱德洪、王畿辑。此书不重著书论经,所收多为哲学和论学之源。哲学思想主要表现在《传习录》及《大学问》中,其继承并发展陆九渊的思想,...
《阳明全书》是全面阐述王阳明学术思想的著作,主要包括《传习录》《文录》《文录续编》等。 《传习录》是王阳明的语录和论学书信。分成上、中、下三卷。上卷是同徐爱讲论《大学》宗旨,阐述了他格物致新说和心与理一、知行合一的思想。为门人徐爱、陆澄、薛侃所辑。正德十三年(1518年)初刻于江西赣州。中卷是与友人论学...
《传习录徐爱录》:爱问:知止而后有定,朱子以为事事物物皆有定理①,似与先生之说相戾?先生曰:于事事物物上求至善,却是义外②也。至善是心之本体,只是明明德到至精至一处便是,然亦未尝离却事物。本注③所谓尽夫天理之极,而无一毫人欲之私者得之。
《传习录》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是研究王阳明思想及心学发展的重要资料。王阳明继承了程颢和陆九渊的心学传统,并在陆九渊的基础上进一步批判了朱熹的理学。《传习录》中的思想明显地表现了这些立场和观点。心即理本来是陆九渊的命题,《传习录》对此作了发挥。王阳明批评朱熹的修养方法是去心外求理、求外事外物之合天理与至善。王阳明认...
《阳明全书》毫不掩饰的表达了他与朱熹对立和非难。朱熹将《大学》一书分为经传,并补写格物致知传。王阳明认为分经传本来就没有根据,也根本没有必要补写格物致知传。朱熹重视格物致知,把它放在诚意的前面;王阳明则认为格致本于诚意,以诚意为主。朱熹将心与理析而为二,把知与行分离开;王守仁则主张心与理一,知与行合。朱熹以格物为...
1.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2.尝闻人是天地的心。 3.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4.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 5.此心无私欲之蔽,即是天理,不须外面添一分。 6.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7.如称某人知孝...
王阳明的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都是要强调道德的自觉和主宰性。他说:知是理之灵处,就其主宰处说便谓之心,就其禀赋处说便谓之性。人心能够知晓行为的善恶,也能自觉地去为善,这就是本心的明觉,这是对程颢思想的发展。《阳明全书》中对人心的虚灵明觉有很多讨论。若要全面正确地把握王阳明...
《型世言》,全称《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是明末小说家陆人龙撰写的一部拟话本小说集,约刻于崇祯五年(1632)。型者,模也,榜样之谓也,这是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