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樵(1104~1162),字渔仲,兴化军莆田,即今福建莆田县人。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经学家、文学家。 郑樵出生于世代仕宦的家庭。他自幼资质异于常人,勤奋好学,而且博闻强记。少年时代,郑樵便立志,欲读古人之书,欲通百家之学,欲讨六艺之文而为羽翼。16岁时,其父郑国器自太学告假归里,不幸中途罹疾,疾逝于苏州。 为不中断学业...
全书200卷,分6部分,依次为:本纪18卷、谱4卷、略52卷、世家3卷、列传115卷、载记8卷。 书的开篇有总序,《二十略》有的正文之前有小序,传文内容段落之间有夹注或按语。全书纪事,上限起于传说时代的三皇五帝,下限至唐代。 《通志》的纪、传、世家、载记,大都袭用前史旧文,经过删削节略,连缀而成。谱即表,材料...
《通志总序》:百川异趋,必会于海,然后九州无浸淫之患。万国殊途,必通诸夏,然后八荒无壅滞之忧,会通之义大矣哉!自书契以来,立言者虽多,唯仲尼以天纵二圣故,总《诗》《书》《礼》《乐》而会于一手,然后能同天下之文;贯二帝三王而通为一家,然后能极古今之变。是以其道光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不能及。仲尼既没,百家诸子兴焉,各效《论语》...
《通志总序》阐述了编撰《通志》的宗旨和原则,历来引人注意。作者特别强调会通之义,认为只有通史才能极古今之变。因此,在他看来,自孔子编六经之后,唯有司马迁《史记》符合上述要求。不幸,班固以断代叙史,遂失会通之旨。当然,郑樵说班固全无学术,极力贬抑《汉书》以及其它断代史,也未必公允。此外,在《总序》中...
1.史为国家之大典,当留意宪章。 2.凡纪年者,东周以后可信,东周以前不可信也。 3.纪者编年之遗风,传者纪一身之引事,修史之家,莫易于纪传。 4.总天下之大学术而条其纲目,名之曰略。 5.学者操穷理尽性之说,以虚无为宗,实学置而不同。 6.天地之间,灾祥万种,人间祸福,冥不可知。 7.《史记》一书,功在...
《通志》部帙巨大,但全书结构,纪、传、谱、略俱全,有其完整严密的体系,其所编述的内容,对文献资料有剪裁熔铸之功,其写作形式也能做到有所革新,其议论则颇多精辟之言,因之对后来产生重大的影响,自宋以来,历代重视研究者,代不乏人。
《型世言》,全称《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是明末小说家陆人龙撰写的一部拟话本小说集,约刻于崇祯五年(1632)。型者,模也,榜样之谓也,这是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