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之,字而农,明神宗万历四十七年生,卒于康熙三十一年夏历正月初二,晚年隐居在衡阳西乡石船山下,自称船山老人,后人尊称船山先生。王夫之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志诗书,尊崇礼义,讲究孝道。王夫之亲眼目睹明朝的灭亡,有感于连年战乱,民生凋敝,而忧伤激愤,华发早生。但他深知任重道远,不能萎糜颓唐,因此决心埋头著述,努力抗争,于康熙元年写成《尚...
《尚书引义》是王夫之评史论政的重要哲学著作。他通过阅释《尚书》的意义,引申发挥《尚书》的某些观点,抨击明代政治,批判老庄、程朱、陆王和佛教唯心唯识的论调,从朴素唯物角度阐明了传统哲学中的一些重要问题,如能,即认识主体与所,即认识对象的关系、知与行的关系、天与人的关系等。王夫之对宋明理学进行了深入地批判,...
《尚书引义召诰无逸》:以有为幻,以无为实,唯心唯识之说,抑矛盾自改而不足以立。于是诡其词曰:空我执而无能,空法执而无所。然而以心合道,其有能有所也,则又固然而不容昧。是故其说又不足以立。则抑能其所,所其能,消所以入能,而谓能&rdq...
这段话是王夫之批判佛教主、客观关系论的名言。佛教把实有当作虚幻,把虚幻又当作实有,这种唯心唯识的学说,自相矛盾,站不住脚,于是又诡辩说空我执而无能,空法执而无所。佛教哲学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虚幻的,甚至作为认识主体的人本身也是虚幻的。然而,既要用思想去反映真理,那就必须具有主观认识能力和客观认识对象,这是天经...
1.天曰命于人,人曰受命于天。 2.人性未成可成,已成可革。 3.释氏以有为幻,以无为实,唯心唯识之说,抑矛盾自攻而不足以立。 4.格物.致知二者相济,各有所致。 5.所不在内,能不在外。 6.境之俟用者曰的,用之加乎境而有功者曰能。 7.故释氏凡三变,而以...
王夫之《尚书引义》是评史论政的哲学著作,其所论述的主、客观关系,知行理论和人性学说,至今对我们还有指导意义。读者阅读此书,可从中吸取营养,知行结合,同时注重自身道德修养,因为人性可以在后天改变和完善。
《型世言》,全称《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是明末小说家陆人龙撰写的一部拟话本小说集,约刻于崇祯五年(1632)。型者,模也,榜样之谓也,这是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