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樾(1821~1907),字荫甫,号曲园,浙江德清人,晚清著名文学家、教育家、书法家,著名国学大师。 俞樾一生孜孜不倦致力教育,辛勤笔耕,著有五百余卷学术巨著《春在堂全集》,除《群经平议》50卷、《诸子平议》50卷、《茶香室经说》16卷、《古书疑义举例》7卷外,其《第一楼丛书》31卷、《曲园俞楼杂纂》共百卷,并颇资考证。 ...
孙诒让(1848~1908),幼名效洙,又名德涵,后名诒让,字仲颂,别号籀庼,浙江瑞安人。 孙诒让是我国近代著名的一代经师,由于他的学术研究极为朴实,故又称朴学家,并誉为有清三百年朴学之殿,他13岁就著成《广韵姓氏刊误》,18岁写成《白虎通校补》,一生著作达35种,对经学、史学、诸子学、文字学、考据学、校勘学等方面...
杨守敬(1839~1915),字惺吾、号邻苏,晚年自号邻苏老人,湖北省宜都市陆城镇人,清末民初杰出的历史地理学家、金石文字学家、目录版本学家、书法艺术家、泉币学家、藏书家,有83种著作传世,名驰中外。 杨守敬用毕生的精力和学识,运用金石考古等多种方法研究《水经》《水经注》,历经四、五十年,集我国几百年水经研究之大成,撰...
王先谦(1842~1917),字益吾,因宅名葵园,学人称为葵园先生,湖南长沙人。曾任城南书院、岳麓书院山长。光绪六年任国子监祭酒,复在国史馆、实录馆兼职,充云南、江西、浙江三省乡试正副考官;光绪十一年督江苏学政。 王先谦在任内延揽文人,开设书局,校刻《皇清经解续编》,成书一千余卷;还刻有《南菁书院丛书》等。
刘师培(1884~1919),字申叔,号左盦,江苏仪征人,一代经学大师。治学方面,刘师培在继承《左氏》家学的同时,善于把近代西方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和成果,吸收到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来,开拓了传统文化研究的新境界。 刘师培运用进化论思想研究古代社会生活的《论小学与社会学之关系》《读书随笔》《国学发微》《小学发微补》等,具有...
严复(1854~1921),原名宗光,字又陵,后改名复,字几道,汉族,福建侯官人,是清末很有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是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著作有《严几道诗文钞》等,著译编为《侯官严氏丛刊》《严译名著丛刊》。在学术方面,严复翻译了《天演论》《原富》《群学肄言》《群己权界论》《社会通诠》《穆勒...
沈曾植(1850~1922),字子培,号乙庵,晚号寐叟,浙江嘉兴人。1880年考中进士,供职刑部。 在职期间,他精研古今律法,著有《汉律辑存》《晋书刑法志补》等书,之后,他出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主管俄国事务,因而,益究四裔舆地之学,于辽、金、元三史,创获颇多,声名远播。 1893年,俄罗斯使臣喀西尼以...
王国维(1877~1927),字伯隅、静安,号观堂、永观,汉族,浙江海宁盐官镇人。我国近现代在文学、美学、史学、哲学、古文字、考古学等各方面成就卓著的学术巨子,国学大师。 作为中国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从事文史哲学数十载,是近代中国最早运用西方哲学、美学、文学观点和方法剖析评论中国古典文学的开风气者,又是中国史学史上将...
辜鸿铭(1857~1928年),字汤生,出生于南洋马来半岛西北的槟榔屿一个英国人的橡胶园内,是中国近现代为数稀少的一位博学汉学,又精通西方语言与文化的学者,号称清末怪杰。 辜鸿铭精通英文、法文、德文、拉丁文、希腊文、马来文等9种语言,通晓文学、儒学、法学、工学与土木等文、理各科。他创造性地翻译了中国四书...
廖平(1852~1932年),初名登廷,字旭陵,号四益;继改字季平,改号四译;晚年更号为六译。四川井研县青阳乡盐井湾人。他一生研治经学,作出了超越前人的学术贡献,并起到了一个融合古今中西各种学说,富有时代特色的经学理论体系,他是中国近代最著名的经学大师,在中国近代学术界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廖平于光绪二年由官方供奉,...
黄侃(1886~1935),初名乔鼐,后更名乔馨,最后改为侃,字季刚,又字季子,晚年自号量守居士,湖北省蕲春县人,著名语言文字学家。黄侃1905年留学日本,在东京师事章太炎,受小学、经学,为章氏门下大弟子。 黄侃在经学、文学、哲学各个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尤其在传统小学的音韵、文字、训诂方面更有卓越成就,他主张中国...
章太炎(1869~1936年),名炳麟,字枚叔,初名学乘。后改名绛,号太炎。早年又号膏兰室主人、刘子骏私淑弟子等。中国浙江余杭人,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中国近代著名朴学大师。著名学者,研究范围涉及小学、历史、哲学、政治等等。在文学、历史学、语言学等方面,均有成就。 章太炎一生著作颇多,约有四百...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和国学大师。 鲁迅于1902年赴日本留学,1912年纂辑谢承《后汉书》,1913年校《嵇康集》,1915年1月辑成《会稽郡故书杂集》一册,同月刻《百喻经》。 1923年,鲁迅出版《中国小说史略》上卷,次年出版《中国小说史略》下卷,并...
钱玄同(1887~1939),原名钱夏,字德潜,号疑古,浙江吴兴(现浙江湖州市)人。语文改革活动家、文字音韵学家、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著名思想家。 他积极主张汉字改革。认为汉字难认、难记、难写,不利于普及教育、发展国语文学和传播科学技术知识,他还倡导使用新式标点符号、阿拉伯数字、公元纪念法、汉字...
吴梅(1884~1939),男,字瞿安,号霜臣,江苏苏州人,著名戏曲理论家、教育家和诗词曲作家。吴梅一生致力于戏曲及其它声律研究和教学。主要著作有《顾曲麈谈》《曲学通论》《中国戏曲概论》《元剧研究》、《南北词谱》等。 吴梅对古典诗、文、词、曲研究精深,作有《霜崖诗录》、《霜崖曲录》、《霜崖词录》行世。又长于制曲、谱曲...
罗振玉(1866~1940),初字坚白,后改字叔蕴、松翁、贞松老人,仇亭老民等,原籍浙江上虞县永丰乡,客籍江苏省淮安,著名农学家、教育家、考古学家、金石学家、敦煌学家、目录学家、校勘学家、古文字学家,中国现代农学的开拓者,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奠基人。 罗振玉在政治上始终恪守旧制,以满清遗老身份曾任伪满洲国...
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乳名阿培,并曾化名蔡振、周子余,汉族,浙江绍兴山阴县人,原籍浙江诸暨。著名教育家、政治家。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 蔡元培始终信守爱国和民主的政治理念,致力于废除封建主义的教育制度,奠定...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等。汉族,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梁启超在哲学、文学、史学、经学、法学、伦理学、宗教学等领域,均有建树,以史学研究成绩最著。 1901至1902年,梁启超先后撰写了《中国史叙论》和《新史学》,批判封建史学,发动&ldq...
康有为(1858~1927),又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长素、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晚年别署天游化人,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清光绪年间进士,官授工部主事。出身于士宦家庭,乃广东望族,世代为儒,以理学传家。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社会改革家、书法家和学者,他信奉孔子的儒家学说,并致力于将儒家学说改造为可以适应...
马衡(1881~1955),字叔平,别署无咎、凡将斋,浙江鄞县人。西泠印社第二任社长,金石考古学家、书法篆刻家。早年在南洋公学读书,曾学习经史、金石诸学。精于汉魏石经,注重文献研究与实地考察。1922年被聘为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考古研究室主任兼导师,同时在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兼课。 马衡毕生致力于金石学...
沈兼士(1887年~1947年),浙江吴兴人。中国语言文字学家、文献档案学家、教育学家。1905年与兄沈尹默自费东渡日本求学,入东京物理学校。时章太炎先生居东瀛,沈兼士拜其门下,并加入同盟会。回国后曾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校国文系教授,故宫博物院文献馆馆长等职。 他在语言文字领域的贡献主要体现在积极参加国语运动,创建汉语...
钱基博(1887~1957),字子泉,别号潜庐,中国江苏无锡人,国学大师,教育家。13岁读《资治通鉴》和《续资治通鉴》,先后将两部巨著圈点七遍,又精研《读史方舆纪要》。16岁撰《中国舆地大势论》,发表于《新民丛报》。1937年,在浙江大学中文系任教授。抗日战争胜利后,转任武昌私立华中大学教授。 钱基博著述丰厚,见解独特,深受学...
胡小石(1888~1962),名光炜,字小石,号倩尹,又号夏庐,斋名愿夏庐,晚年别号子夏、沙公,江苏南京人,原籍浙江嘉兴,国学大师。 胡小石一生著作等身。早年所著《中国文学史讲稿》上编,取一代有一代之胜观点,阐述中国文学演变,颇具卓识,后来的文学史家冯沅君、陆侃如、刘大杰的著述均受其启发。对楚辞之学,综合旧...
梅光迪(1890~1945),字迪生,一字觐庄,安徽宣城人。梅光迪于12岁应童子试,18岁肄业安徽高等学堂,1911年考取第三届庚子赔款留美生考试。同年赴美入威斯康辛大学,专攻文学。1920年自美归国,应刘伯明邀,到南京高等师范任教。翌年1月与刘伯明等创办学衡杂志,以阐扬旧学、灌输新知为职志。撰文介绍欧西古代重要学术文艺,以及近世学者论学之作,期国...
刘文典(1889~1958),原名文聪,字叔雅。安徽合肥人,国学大师。刘文典1909年赴日本留学,1916年回国,在北京大学任教,研究诸子著作。 刘文典学识渊博,学贯中西,通晓英、德、日多国文字,专长校勘学,版本目录学,唐代文化史等学科。1923年,刘文典出版专著《淮南鸿烈集解》,受到学术界极大重视。继《淮南鸿烈集解》之后,刘文典又...
傅斯年(1896~1950年),字孟真,山东聊城人,祖籍江西永丰。历史学家、学术领导人、五四运动学生领袖之一、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创办者。傅曾任北京大学代理校长、国立台湾大学校长。他所提出的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的原则影响深远。 在学术上,傅斯年信奉考证学派传统,主张纯客观科学研究,注重史料的...
余嘉锡(1884~1955),字季豫,号狷庵,湖南省常德县人。14岁作《孔子弟子年表》,15岁又注《吴越春秋》。18岁乡试中举人。1927年去北平,参加审阅《清史稿》,受私立辅仁大学校长陈垣赏识,被聘为讲师,主讲目录学。随后又在北京大学、中国大学、民国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兼教目录学。 余嘉锡把毕生精力用在教学和著述上,治学严谨,...
柳诒徵(1879~1956),字翼谋,号劬堂、知非,江苏镇江人。17岁考中秀才,1914年2月,应聘为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文、历史教授;1925年东南大学发生学潮后一度离去北上,先后执教于清华大学、北京女子大学和东北大学;1927年任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馆长,1929年重返南京,任教中央大学;并曾任南京图书馆馆长、考试院委员、江苏省参议员。 抗战...
朱师辙(1879~1969),字少滨,号允隐,生于黟县,祖籍苏州。文字训诂学家、历史学家。 1912年,朱师辙与其父朱孔彰相继任清史馆编修,与名学者缪荃等,汇集清代史料,成《清史稿》536卷,其中《艺文志》有一百多篇出于朱师辙之手。后任北平辅仁大学及中国大学教授,另有《商君书解诂》《和清真词》《黄山樵唱》《清史述闻》等著作。...
马一浮(1883~1967),幼名福田,字一佛,后字一浮,号湛翁,别署蠲翁、蠲叟、蠲戏老人,男,汉族,浙江绍兴人。中国国学大师、一代儒宗,一生著述宏富,有儒释哲一代宗师之称。 马一浮少年时读书,过目能诵,时称神童。早岁应浙江乡试,名列榜首,后与马君武、谢无量在上海创刊《二十世纪翻译世界》传播西方文化,时有&...
熊十力(1885~1968),原名继智、升恒、定中,号子真、逸翁,晚年号漆园老人,汉族,著名哲学家,新儒家开山祖师,国学大师。湖北省黄冈县上巴河张家湾人。 1917年赴广州参加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失败后,决意专心从事哲学研究。先后在武昌文华大学、天津南开中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任教。著有《新唯识论》《原儒》《体...
张君劢(1887~1968),原名嘉森,字士林,号立斋,别署世界室主人,笔名君房,上海宝山人。近现代学者,被部分学者认为是早期新儒家的代表之一。 1918年,张君劢等六人随梁启超去欧洲考察,之后留在德国师从倭铿学习哲学。后来曾参与创办过政治大学、学海书院和民族文化书院,当过北京大学和燕京大学教授,是1923年人生...
蒙文通(1894~1968),字尔达,名文通,四川省盐亭县石牛庙乡人,我国现代杰出的历史学家,国学家。蒙文通在中国古代史及古代学术文化研究领域中,辛勤耕耘了一生,造诣很深,成就甚高。 1914年,蒙文通所著的《孔氏古文说》,笔触深入旧史与六经的根基,由此辨其差别进而解开以后学者在二者上争论的症结。蒙文通独特的见地深得业界赞...
陈寅恪(1890~1969),江西义宁人,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 陈寅恪长期致力于教学和史学研究工作,在史学研究中写出了高水平的史学著作,为人们开拓了历史的视野,对我国史学研究作出了贡献。 其主要著作有《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
范文澜(1893~1969),初字芸台,改字仲澐,浙江绍兴人。范文澜在私塾读书时,就已经读了《四书》《五经》和《泰西新史揽要》等书。他尤爱读《礼记》大同之世、陶潜《桃花源记》。 大学时代,从刘师培治经、陈汉章治史,黄侃学文。在南开大学任教时,应顾颉刚之约,组织朴社,出版书刊。1925年出版的《文心雕龙讲疏》,是范...
吕思勉(1884~1957),字诚之,江苏常州人,12岁以后在父母师友的指导下读史书,了解中国历史。16岁自学古史典籍。1926年起,任上海光华大学国文系、历史系教授兼系主任。抗战期间,归乡闭户著书。抗战胜利后,重返光华大学。1949年后,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吕思勉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史学家,知识渊博,学术造诣高。他的史学研...
汪国垣(1887~1966),字辟疆,晚号方湖,江西彭泽人,近代目录学家、藏书家。1898年,汪国垣随父游宦河南,1904年考入河南客籍高等学校。毕业后经河南提学使孔祥霖主考录取,于1909年保送北京京师大学堂,专攻中国文史。1925年应章士钊之约,任北平女子大学教授。1925年后兼任江西通志局纂修。1927年后改任南京第四中山大学文学院中国文学系副教授,授目录学&...
陈中凡(1888~1982),又名钟凡,字觉元,号觉元,原名钟凡。江苏盐城人。历任北京大学附设国史编撰处撰辑员,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中文部主任教授,南京东南大学、广东大学、上海暨南大中文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金陵女子文理学院中国文学讲座教授,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陈中凡治学根基深厚,从研究书目学、诸子群经到文学批评史,...
胡适(1891~1962),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汉族,安徽绩溪上庄村人。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 胡适是个学识渊博的学者,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等诸多领域均有不小的造诣。就对孔子和儒学的研究...
汤用彤(1893~1964),字锡予,生于甘肃省渭源县。中国著名哲学史家、佛教史家,教育家、著名学者。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校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 汤用彤通晓梵语、巴利语等多种外国语文,所著《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隋唐佛教史稿》,用科学方法系统地阐述了佛教从印度传入到唐朝时期的历史发展过程及其特点、佛学...
蒋廷黻(1895~1965),湖南省宝庆府邵阳县人,中国历史学家,民国时期外交家。1911年由教会资助赴美求学,获哲学博士学位。1923年回国,先后任南开大学、清华大学教授。 蒋廷黻主张兼重中外历史,兼采中外史学研究方法,在研究中国近代外交史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对近代中外关系变化如何影响中国历史发展的看法,十分重视中国近代对外关...
翦伯赞(1898~1968)湖南桃源人,维吾尔族。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历史系主任。曾参与北伐战争。中国著名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 翦伯赞治学严谨,著作宏富,至今仍为史学界所推崇和颂扬。他是马列主义新史学五名家,即郭沫若、范文澜、翦伯赞、吕振羽、侯外庐之一,其运用马列理论研究中国的社会和历史问题,功献卓著。特...
侯外庐(1903~1987),原名兆麟,又名玉枢,自号外庐,山西省平遥县人。中国历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 他一生主要从事社会史、思想史的学术研究,并亲身执教,对教学管理工作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侯外庐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古代社会与老子》《中国古代社会史论》《中国古代思想学说史》《中国近代思想学...
陈垣(1880~1971),字援庵,又字圆庵,笔名谦益、钱罂等,广东新会人。中国历史学家﹑宗教史学家、教育家。陈垣在元史、历史文献学、宗教史等领域皆有精深研究,留下了十几种专著、百余篇论文的丰富遗产。他采用两百种以上的资料,写成《元西域人华化考》一文,在国内外史学界获得高度评价。 在研究《元典章》的过程中,陈垣查出沈...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字鼎堂,乳名文豹,号尚武。笔名沫若、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四川省乐山市观娥乡沙湾镇人,汉族,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诗人、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 1914年春赴日本留学,先学医,后从文。1928年,从事中国古代史和古文字学的研究工作,著有《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字研究...
唐君毅(1909~1978)四川宜宾人。中国现代学者,哲学家、哲学史家,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幼承庭训,接受过良好的旧学教育。曾就读于中俄大学、北京大学、毕业于中央大学哲学系。 1949年起,与钱穆、张丕介等创办新亚书院,并兼任教务长、哲学系主任等职。1958年与徐复观、牟宗三、张君劢联名发表现代新儒家的纲领性文章《为中国...
顾颉刚(1893~1980),原名诵坤,字铭坚,江苏吴县人。现代古史辨学派的创始人,也是中国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创者。 顾颉刚受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倡导的整理国故思想的影响,从20世纪20年代起即从事中国历史和古代文献典籍的研究和辨伪工作。主张用历史演进的观念和大胆疑古的精神,吸收近代西方社会学、考古学等方法,研...
梁漱溟(1893~1988),原名焕鼎,字寿铭。曾用笔名寿名、瘦民、漱溟,后以漱溟行世。原籍广西桂林,生于北京,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国学大师,主要研究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有中国最后一位儒家之称。 梁漱溟的学术思想自定位为:中国儒家、西洋派哲学和医学三者,是我思想所...
吴宓(1894~1978),字雨僧、雨生,笔名余生,陕西泾阳县人,著名西洋文学家。 1917年,23岁的吴宓赴美国留学,早岁负笈清华,留学哈佛,与陈寅恪、汤用彤并称为哈佛三杰。1926年吴宓回国,即受聘在国立东南大学文学院任教授,讲授世界文学史等课程,并且常以希腊罗马文化,基督教文化、印度佛学整理及中国儒家学说这四大传统...
赵元任(1892~1982),字宣仲,又字宜重,江苏武进人,生于天津。赵元任博学多才,既是数学家,又是物理学家,对哲学也有一定造诣。然而他主要以著名的语言学蜚声于世。 赵元任对音位学理论、中国音韵学、汉语方言以及汉语语法都有精湛的研究,撰写和发表过大量有影响的论文和专著,在国内外学者中享有很高声誉。主要著作有《国语新...
《型世言》,全称《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是明末小说家陆人龙撰写的一部拟话本小说集,约刻于崇祯五年(1632)。型者,模也,榜样之谓也,这是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