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导航

国学,顾名思义,就是国人之学。我国古代的对于祖国的观念是不断变化的,但无论怎么变化,都可以称之为华夏。也就是说,国学应当是我国华夏历朝历代学术文化、传统文化精髓之总称,国学对我们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影响极大,对于传承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都起着重要作用。国学思想是中华民族共同的血脉和灵魂,是连接炎黄子孙的血脉之桥、心灵之桥。
这些文字说明了“形神相即”的内涵吗

范缜在这段文字里提出了两个重要命题,一个是“形神相即”,另一个是“形质神用”。关于“形神相即”,他说:“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也。”这说明了精神和形体不可分离,它们不是并列各自独立的两个东西,所以范缜又把它们叫“形神不二”,也叫形神“不得相异”,这都是指形神不得分离,二者是“名殊而体一”,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不可分离的统一体。

而且范缜把形看做神的基础,神随形存,神随形谢,在形神不可分离的统一体中,形体是第一性,精神是第二性。这在人类认识史上,第一次确立了唯物主义形神一元论,是荀子以来唯物主义形神关系的重大发展。

“形神相即”的观点,是和佛教神学“形神相异”、“形神非一”观点直接对立的。佛教认为神可以脱离形而独立存在,这是神不灭论的出发点。为了彻底击破论敌,范缜从物质与精神关系中概括出“质用”范畴,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形质神用”的学说。他以质与用的关系,来说明形体和精神的关系。他认为,实体(质)具有作用,是不依靠作用而存在的;作用是实体的表现,是依附实体而存在的。具体从形体与精神来说,形体是精神赖以产生的本体,精神是形体的作用和功能。精神和形体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又相互区别的对立统一关系。因此,作为本体的形体死亡了,作为作用和功能的精神也必然随之消灭。为了说明形质神用的关系,范缜用了刃利喻形神的新比喻,比较科学地说明了形体与精神的特征和两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范缜这种形神一体、质用不同的观点,克服了以前的唯物主义者把形神视为“精粗一气”的缺陷,在形神关系问题上作出了最重大的贡献。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Copyright © 2017-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466698432@qq.com |鄂ICP备13017733号-10
昭明文选
萧统编纂的诗文总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