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龙子》是战国(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后期名家代表人物公孙龙的著作。作者公孙龙(公元前320~公元前250),字子秉,赵国人,战国时哲学家。本书今存《迹府》《白马》《指物》《通变》《坚白》《名实》等六篇,约一千九百余字。其中《迹府》是后人辑录公孙龙事迹的传记;《指物论》指出共相并非具体事物,但可概括许多特殊事物;《名实论》要求名实相符...
作为名家的代表人物,他以白马非马论和离坚白而著名,他的这些思想分别见于《白马非马论》和《坚白论》中,这是公孙龙名辨思想的核心内容。在《公孙龙子》一书中,公孙龙主要研究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以及事物的共性和个性所具有的内在矛盾,他的特点就是夸大这种矛盾,并否认两者的统一,所以最后得出违背常理的结论。即白马不是普通所说...
《白马论第二》:白马非马,可乎?曰:可。曰:何哉?曰: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者非名形也。故曰:白马非马。曰:有马不可谓无马也。不可谓无马者,非马也?有白马为有马,白之,非马何也?曰:求马,黄、黑马皆可致;求白马,黄、黑马不可致。是白马乃马也,是所求一也。所求一者,白者不异马也,所求不异,如黄、黑马有可有...
《白马论第二》其主要命题是白马非马。公孙龙通过三点论证,力求证明这个命题。第一点是: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者非命形也。故曰:白马非马。若用西方逻辑学术语,可以说,这一点是强调,马、白、白马的内涵的不同。马的内涵是一种动物,白的内涵是一种颜色,白...
1.物莫非指,而指非指。 2.天下无指,物无可以谓物。非指者天下,而物可谓指乎? 3.天下无指,而物不可谓指也。不可谓指者,非指也?非指者,物莫非指也。 4.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者非名形也。故曰:白马非马。 5.古之明王!审其名实,慎其所谓。 6.以马之有色为非马,天下非有无色之...
公孙龙观察事物,虽然把个别与一般用离的观点绝对化,只见离而不见合,不符合辩证法的个别存在于一般之中的观点,但他能够开辟逻辑领域,建立逻辑学的理论体系,有助于百家争鸣的发展。中国历史上多数学派看重研究政治伦理,多不懂逻辑学,甚至不承认这门学问,往往以政治伦理观念来批评公孙龙的逻辑思想,直到近世人们才公开承认公孙龙辩...
《型世言》,全称《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是明末小说家陆人龙撰写的一部拟话本小说集,约刻于崇祯五年(1632)。型者,模也,榜样之谓也,这是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