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公元前313~公元前238)名况,字卿,因避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两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汉族,周朝战国末期赵国猗氏,即今山西安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时人尊称荀卿。曾三次出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即今山东兰陵人。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常被与孟子的性善...
《汉书艺文志》著录《孙卿子》33篇。33篇可能是32篇之误。刘向的《荀卿新书叙录》载孙卿书322篇,除去重复的290篇,定为32篇,这与现在通行的《荀子》32篇基本相符。《隋书》《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都著录12卷,这大概是刘向编订的32篇本。《宋史艺文志》著录20卷,这是唐代杨倞又重新编定的32篇本,也...
根据《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记载,《荀子》这部书是荀况晚年为总结当时学术界的百家争鸣和自己的学术思想而编写的。关于《荀子》一书的作者问题,在学术界也有争论:一种看法认为《荀子》32篇全是伪书,其代表是吕思勉、杨筠如。另一种看法是《荀子》32篇全是荀况所作,其代表是杜国痒。第三种看法是《大略》以下6篇,是荀子弟子的作品,其代表是郭沫若、梁...
在《荀子》一书中,反映荀况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是《天论》《非相》等篇。荀子在《天论篇》开头便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循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这就彻底否定了天有意志的说法,把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状况区分开来。这就是荀况天...
荀子的伦理思想,主要反映在《性恶》《修身》《礼论》等篇中。针对孟子提出的性善论,荀况针锋相对地提出了性恶论。他认为,人的本性就是目好色、耳好声、口好味、心好利和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的自然属性,这些自然属性只有通过封建伦理道德来严格加以限制,才能变成性善的,才符合封建礼仪。...
荀况的政治思想和经济思想,主要反映在《王制》《富国》《王霸》《君道》《臣道》《强国》等篇中。为了加强封建统治,巩固地主阶级政权,荀况提出了隆礼敬士尚贤使能的用人原则。他在《王制》篇开头便说:贤能不待次而举,罢不能不待须而废,元恶不待教而诛,中庸民不待政而化。虽王公士大夫之子孙也,不能属于礼义,则归之...
在经济思想方面,荀况主张一方面用赏罚严明的制度来鼓励人民发展生产,增加财富,另一方面他又提出了强本抑末节用裕民开源节流的经济措施,加强发展农业生产,抑制商品流通,不断开拓新的财源,限制统治阶级的费用,以此达到国家富强、人民富足的目的。荀况这种经济思想,集中代表了中小地主阶级的利益,同时也符合人民的愿望。...
《非十二子》、《儒效》两篇,主要是荀子对思孟学派的批判。《乐论》主要阐发了荀况的音乐理论及其社会的作用。
《议兵》主要阐述了荀况的军事理论。《赋》运用诗歌文学语言,阐述了荀子学派的政治主张。《大略》以下六篇,都是荀子学派的作品,内容比较庞杂,有些思想与荀子思想不尽一致。总之,《荀子》一书是我们研究荀况思想和荀子学派的主要参考资料。
1.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 2.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3.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 4.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5.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6.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7.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
《荀子》的文章论题鲜明,结构严谨,说理透彻,有很强的逻辑性。语言丰富多彩,善于比喻,排比偶句很多,有他特有的风格,对后世说理文章有一定影响。《荀子》中的五篇短赋,开创了以赋为名的文学体裁;他采用当时民歌形式写的《成相篇》,文字通俗易懂,运用说唱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政治、学术思想,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荀况不愧为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
《型世言》,全称《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是明末小说家陆人龙撰写的一部拟话本小说集,约刻于崇祯五年(1632)。型者,模也,榜样之谓也,这是一部..